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w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推进城镇化,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城镇相对较高的收入,吸引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成为城镇居民,从事二、三产业,如此一来,农村劳动力不仅实现了地域上的转换,还实现了职业上的转换。城镇化打破了资源垄断固化的状态,使得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得以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将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形式为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2013年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4.13%,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2015年城镇人口数量达到7.71亿人,城镇化率为56.1%。科学地指导农村劳动力稳定有序转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由建国初期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到目前的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我国户籍政策逐渐松动,相应阶段的劳动力转移状况与户籍政策息息相关。从理论上来讲,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以及促进农民收入提高。论文构建了CGE模型,并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201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等数据构建了细分农业部门的社会核算矩阵,之后根据户籍制度改革方向设计了两种政策情景,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模拟结果,2021-2025年两种政策情景下,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6%和5.26%,畜牧业分别为4.93%和5.85%,林业和农业服务业产值也都出现较快增长;产量方面,除豆类作物,其他农业部门产量都有所增长;从贸易情况来看,农产品出口额增长,但增幅较小,玉米、豆类产品和棉花等产品进口增长幅度较大。基于城镇化发展、户籍政策变动和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提高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建设中的参与程度,加强其生活、教育、住房和医疗保障;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吸纳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培训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大产业深度融合。
其他文献
转基因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和它对生物多样性、环境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其备受争议。2014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6,种植面积为390万公顷,作物主要包括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不可再生资源,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特点反映出了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程度。人类的活动正在不断加剧对土地利用类型的扰动,我国的土地资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具有魅力的教学技能,还要对地理课堂进行整体调控,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情绪下去研究地理知识,探索地理奥秘。教
近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但由于我们缺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理念,城镇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天平总是向所谓的“发展”倾斜。有些地方缺乏科
设施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整个农业的布局。作为设施农业的载体,设施农业用地因其特殊的用地类型和独特的生产方式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论文主要研究新的扶贫模式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组织及决策问题。“第一书记”基层扶贫模式是对扶贫模式的一种创新,它的组织结构、项目流程、考核监督机制等都与以往的扶贫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休闲旅游意识不断提高,城市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意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因此以休闲农场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形态越来越丰富,休闲农场数量不断增加
重大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核心环节。从近几年江苏南通市的具体实践来看,南通市政府在科学民主决策的制度建设、重大行政决策的规范,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对重大行政决策
苏教版数学教材在每册甚至每个单元中都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探索规律的题材,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来探索规律,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感知
基于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投资支出中的融资约束效应与代理成本效应及其净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代理成本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