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Zn-RE(RE=Y,Gd)合金长周期有序相(LPO)相平衡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g-Zn-RE镁合金由于存在长周期有序(LPO)相、准晶相(I相)等强化相而受到广泛的关注。2001年,Kawamura等通过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出室温下屈服强度高达610MPa、延伸率达到5%的LPO相增强Mg97Zn1Y2合金。如此高的室温屈服强度是商用AZ91-T6合金的4倍,也高于其他商用钛合金(Ti-6Al-4V)和铝合金(7075-T6)。其高温屈服强度同样优异,423K时最高可达到510MPa。由于Mg-Zn-Y合金优良的力学性能,人们开始对Mg-Zn-Y合金的制备、组织结构和性能展开大规模的研究,但研究中缺乏对合金相平衡的了解,限制了合金的开发。本论文将通过实验方法,系统研究Mg-Zn-Y和Mg-Zn-Gd三元系富镁区域的相平衡关系,研究结果将为LPO镁合金成分设计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镁合金中Zn、Y、Gd合金化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分析方法,对Mg-Zn-Y和Mg-Zn-Gd三元系400℃和500℃富镁区相平衡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如下:  (1)在Mg-Zn-Y三元系中存在着X、W、Z、I四个三元金属间化合物,它们均与α-Mg构成相平衡;其中具有强化效果的X相,即LPO相在400℃和500℃为稳态相,而准晶相I相在400℃时稳定存在,500℃长时间热处理后消失,说明其热力学稳定性次于LPO相。  (2)确定了上述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分范围,特别是Zn、Y在LPO相中的固溶度,为4.1~5.35 at% Zn、5.5~8.5 at%Y,因此只有当Zn/Y比在0.48~0.97范围内时才能获得α-Mg+LPO两相LPO镁合金;Zn/Y比增大,将析出脆性的W相,而Zn/Y比减小,析出Mg24Y5。  (3)在Mg-Zn-Gd三元系中同样存在着X、W、Z、I四个三元金属间化合物,它们与α-Mg的相平衡关系,以及LPO相与准晶相的热力学稳定性都与Mg-Zn-Y体系相似;Mg-Zn-Gd系LPO镁合金理想的Zn/Gd比在0.42~0.64范围内。Zn/Gd比增大,析出W相,而Zn/Gd比减小,析出Mg5Gd。  (4)与早期Mg-Zn-Y计算相图比较发现,LPO相成分区域与计算结果较为吻合,但计算预测的W相区和准晶I相区与实验结果差别较大;另外实验结果证明三元化合物Z相亦与α-Mg构成相平衡,而计算相图中Z相不能与α-Mg构成相平衡;计算结果中YZn2与α-Mg构成相平衡,而实际上YZn2相不能在Mg基体中析出。  (5) Mg-Zn-Y和Mg-Zn-Gd铸态合金中均有LPO相,这与以往对LPO镁合金的认识不同。铸态LPO相的成分与400和500℃平衡态成分有一定差别,表现在Y和Gd的固溶度更大一些。
其他文献
“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事业,推进文化建设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作.本文将基于“文化软实力”理论,从世界遗产结构、遗产法制、遗产教育研
铜合金具有耐磨、减摩的特点,在高速、重载轴承保持器上有着重要作用,但以往的生产工艺存在诸多弊端。准超塑性(大晶粒超塑性)成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需进行预处理以获取细晶组织
本文以国内某钢企技术中心热轧实验项目为背景,对热轧实验轧机多功能冷却装置进行研究与开发,建立了具有多种冷却模式的冷却控制系统,并对系统数学模型中的重要参数进行了回归和
期刊
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被普遍应用于水处理技术中的半导体材料,目前有关纳米TiO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条件和方法以及复合型纳米TiO2的开发上,对粉末状纳米TiO2的光催化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多,而对粉末状纳米TiO2在实际水处理应用中存在的无法回收、不能循环应用的问题研究的比较少。纳米TiO2固定化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回收问题,但却降低了纳米TiO2的光催化降解率。本文通过大量实验,以碱性染料亚甲基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