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影响RA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肥胖、吸烟及饮酒等危险因素。维生素D缺乏也被认为是RA的影响因素。一些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机体维生素D的状态是RA发病和进展的因素之一;也有一些研究没有发现机体维生素D的状态与RA存在密切联系。但是,无论是支持还是否定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大都是一些国家局部地区的流行病调查结果,它们在全球代表性上和剂量反应区间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维生素D缺乏与RA关系研究,从而在宏观上观察维生素D在全球空间分布范围上对各国RA疾病负担的影响。本研究将以日光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的全球分布作为代表各国维生素D水平的主要因素,结合与RA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开展其对全球181个国家RA疾病负担及其性别和年龄别疾病负担影响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阐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等影响因素分布差异对各国RA疾病负担的影响。研究方法:1、数据来源:RA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网站,它包括RA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DALY)、发病率、患病率、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和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2004年各国紫外线红斑曝光量数据源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网站,2015年全球紫外线红斑曝光量数据来自于美国太空总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数据库网站,并经我们计算得各国紫外线红斑曝光量。我们从WHO获取各国两性人群吸烟率、日平均饮酒克数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数据;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世界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IBRD或World Bank)及其它网站获取各国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各国年人均鱼类消费量、城市化率及各国纬度。2、统计分析:我们以国家为样本单位,首先对各国疾病负担数据进行了正态性检验,对不符合正态性假设的数据进行对数转换。其次,我们对所获得的各国疾病负担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特征描述,并对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和BMI进行分层比较RA的疾病负担。然后将维生素D相关因素(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纬度、年人均鱼类消费量和城市化率)、RA密切相关危险因素(吸烟、饮酒和BMI)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HDI)与RA之间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对具有高度相关的影响因素作为RA疾病负担的自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中分析。最后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和BMI再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1、2004年各国紫外线红斑曝光量按四分位法划分Q1~Q4的均值分别为2.03±0.42 KJ/m2、3.80±0.51 KJ/m2、4.93±1.82 KJ/m2和5.60±0.75 KJ/m2;2015年Q1~Q4的均值分别是1.30±0.28 KJ/m2、2.7±0.41 KJ/m2、3.62±0.15 KJ/m2和4.23±0.25KJ/m2。2、随Q1~Q4组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增加,各组RA的DALYs、发病率、患病率和YLDs的均值在Q1~Q4组呈梯度下降;YLLs则相反,呈梯度上升。3、除YLLs外,2015年各国RA疾病负担DALYs、发病率、患病率和YLDs的均值均高于2004年,日人均酒类消费克数、BMI、年人均鱼类消费量、城市化率以及HDI的均值亦高于2004年,只有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和吸烟率的均值低于2004年。4、2004年、2015年各国RA疾病负担与全球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等影响因素相关分析表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纬度、城市化率、日人均酒类消费克数、BMI和HDI与DALYs、发病率、患病率、YLDs和YLLs大部分具有相关性。5、2004年各国RA两性合计疾病负担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等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ALYs、发病率、患病率、YLDs和YLLs均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吸烟率和性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患病率、YLDs和YLLs还与BMI有显著性意义。2015年的DALYs、发病率、患病率、YLDs和YLLs也均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吸烟率和性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率、患病率和YLDs还与BMI具有统计学意义。6、2004年和2015年两性疾病负担中,YLLs均值女性比男性高接近2倍;DALYs、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值女性比男性高2倍有余,而YLDs则女性比男性高3倍多。影响因素方面,除紫外线红斑曝光量明显下降及吸烟率和日人均酒类消费克数略微下降外,城市化率、BMI、HDI和年人均鱼类消费量均比2004年高。7、2004年和2015年各国男性RA疾病负担与全球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等影响因素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它们主要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吸烟率、日人均酒类消费克数、BMI和HDI呈相关性;女性主要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纬度、城市化率、BMI和HDI呈相关性。8、2004年和2015年男性疾病负担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等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率、BMI和紫外线红斑曝光量为RA疾病负担的影响因素;而女性只有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和BMI。9、2004年和2015年紫外线红斑曝光量与BMI对男性RA疾病负担无交互作用;而对女性的RA发病率和YLDs具有交互作用,其交互作用对RA发病率和YLDs的贡献分别为0.048*(紫外线红斑曝光量*BMI)~0.058*(紫外线红斑曝光量*BMI)和0.068*(紫外线红斑曝光量*BMI)~0.083*(紫外线红斑曝光量*BMI)。10、2004年、2015年高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组和高低BMI组两性RA疾病负担在年龄别峰值上表现为RA的DALYs和YLLs出现在最高年龄段75-79年龄段;发病率的峰值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组和高BMI组与其同因素对应组相比提前5岁,且女性比男性提前5岁;患病率峰值两因素高低组一样,亦是女性比男性提前5岁;YLDs峰值高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组间无差异,女性比男性提前5岁;男性高BMI组比低BMI组提前5岁,女性相同。2004年、2015年峰值在RA疾病负担年龄别上基本趋势一致。11、2004年、2015年高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组和高低BMI组两性RA疾病负担水平在年龄别上的比较可见,男性大部分年龄段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YLDs水平比高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组的提前5岁达到,而女性的这三个指标在大部分年龄段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组比高紫外线曝光量组提前5-10岁达到,上述指标两性高BMI组比低BMI组在大部分年龄段上也均提前5岁达到。YLLs的变化趋势与上述指标相反。12、2004年、2015年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和BMI紫外线红斑曝光量与男性年龄别疾病负担非标准化回归系数B显示,DALYs以50岁,发病率以46岁,患病率和YLDs以60为界,这些年龄之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均有统计学意义,之前BMI则有统计学意义。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和BMI与女性年龄别的疾病负担的非标准化回归系数B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紫外线红斑曝光量覆盖大部分年龄段,而BMI多在15-69年龄段具有统计学意义。13、对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的男性年龄别RA疾病负担标准回归系数Beta,仅在老年期间随年龄的增加其绝对值亦增加;BMI标准回归系数Beta则随年龄的增加其绝对值则减少。而女性的紫外线红斑曝光量标准回归系数Beta绝对值则表现为先增加,到老年期间略有下降;BMI标准回归系数Beta也随年龄增加其绝对值减少。14、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对RA发病率减少的贡献在男性为8.6%;女性为8.0%-13.2%。BMI对RA发病率增加的贡献在女性是3.4%-4.4%。结论:1、女性RA的疾病负担约高于男性2-3倍。2、全球紫外线红斑曝光量与各国RA的DALYs、发病率、患病率、YLDs存在负相关。3、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和BMI是各国RA疾病负担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4、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和BMI对RA疾病负担具有相互拮抗的交互作用。5、低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组和高BMI组两性的发病率提前5岁或10岁达到高紫外线红斑曝光量组和低BMI组发病水平,且发病峰值年龄段提前5岁。6、男性BMI在青壮年时期对RA的疾病负担影响明显,而紫外线红斑曝光量在中老年时期影响更为突出;女性基本上两种因素贯穿大部分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