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癌在全球常见癌症中发病率排在第六位,原发性肝癌在中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城市排在第一位,在农村排在第二位。通过手术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手术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及时准确的早期诊断。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已经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但是它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不高,因此需要一种灵敏性更高的检测方法替代传统方法。量子点(Quantum dots,QDs)良好的光学性能和自身优点,使其可以作为生物荧光探针,替代传统有机荧光染料,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量子点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荧光生物探针,已受到广泛关注。量子点吸收光谱宽,发射光谱窄而对称,通过调节组成和粒径大小可发射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并且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等特点,克服了有机荧光染料的一些不足,有望成为其替代物。人们已经在免疫分析、DNA杂交、细胞成像、生物传感器、共振能量转移等方面得到了较为成功的探索与尝试。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构建量子点CdTe-AFP抗体荧光探针来实现对肝癌的早期检测。方法⑴合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包被的量子点CdTe。⑵对量子点CdTe进行物化表征,透射电镜、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⑶采用MTT、RTCA、细胞周期、AO染色方法检测量子点的细胞毒性。⑷对细胞进行标记,检测量子点CdTe的荧光标记效果。⑸将量子点CdTe与AFP抗体及牛血清白蛋白-v(Bovine serum albumin-v,BSA-v)偶联,构建荧光探针,并通过测试荧光光谱、SDS-PAGE电泳等检测连接效果。⑹用荧光探针对肝细胞成像。⑺用荧光探针检测血清和细胞培养液中的AFP含量,并与临床上现在使用的化学发光方法的检测结果对比。结果⑴得到了多种不同荧光的水溶性量子点CdTe。⑵得到了QDs-CdTe-AFP和QDs-CdTe-BSA-v荧光探针。⑶浓度在5μmol/L下的量子点CdTe对细胞生长影响不大。⑷合成的荧光探针可用于肝细胞成像。⑸采用荧光探针检测AFP更为灵敏。结论本研究通过水相合成法合成了GSH包被的量子点CdTe,构建了QDs-CdTe-AFP和QDs-CdTe-BSA-v探针,并用于了肝癌早期检测。探针检测比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更为灵敏。这些研究表明荧光探针在肝癌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