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P185<'erbB2>scFv-Fc-IL-2融合蛋白抗肿瘤作用和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rbB2属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不适当活化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在乳腺癌、卵巢癌、胃癌等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25~35%的患者发现有erbB2基因扩增或过表达的现象,表现为肿瘤侵袭性增强、患者预后差。erbB2作为肿瘤生物治疗的靶点,针对erbB2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成为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物治疗手段。目前常用的重组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variablefragment,scFv)虽然对实体肿瘤穿透性强,但是有抗原亲和力不高,半衰期短,容易被机体清除,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等缺点,从而限制了在抗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本研究中抗人P185scFv-Fc-IL-2融合蛋白(HFI)由抗erbB2scFv、人IgGl的Fc段、IL2三部分组成,分子量为66 KD,仅是完整抗erbB2单克隆抗体的三分之一,能与肿瘤细胞erbB2胞外区特异结合,并且具有IL广2的生物学活性,在靶向肿瘤细胞的同时,其携带的IL-2在肿瘤微环境中激活免疫效应细胞,可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在本研究中,将HFI作用于SKOV3、MCF-7、SGC-7901等肿瘤细胞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体外实验阐明HFI调变肿瘤细胞表面分子、激活免疫效应细胞和介导细胞毒作用的抗肿瘤机制,为HFI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1.HFI不同程度地降低SKOV3、MCF-7、SGC-7901肿瘤细胞erbB2表达水平,有利于阻碍erbB2介导的增殖信号的转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2.HFI与SKOV3肿瘤细胞表面erbB2结合后,上调表面杀伤相关分子ICAM-1、Fas表达,有利于与免疫效应细胞紧密接触,提高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敏感性。 3.HFI对人PBMC具有明显的激活增殖作用,表面活化分子CD25表达明显增高。活化的PBMC中CD3<+>CD8<+>T细胞和CD3<+>CD16CD56<+>NK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介导细胞黏附结合和免疫反应的表面分子LFA-1、FasL表达增高,杀伤相关介质穿孔素的表达水平和膜相关TNF杀伤活性显著增强。 4.HFI活化的人PBMC对不同erbB2表达水平的SKOV3、MCF-7、SGC-7901肿瘤细胞的LAK样杀伤和对K562细胞的NK样杀伤作用均显著增强,其机制可能通过LFA-1/ICAM-1、FasL/Fas途径介导,与杀伤相关介质穿孔素和膜相关TNF活性增强有关。 5.HFI能够介导人PBMC对SKOV3、MCF-7、SGC-7901肿瘤细胞的ADCC杀伤作用,其杀伤率随靶细胞表面erbB2表达水平变化而变化。
其他文献
胎盘损伤可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造成胎儿缺氧、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而这些疾病又可引起或加重胎盘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iphy,DSA)影像解剖学技术,对脾动脉末段内径,脾叶动脉内径,脾动脉在脾门处分支类型,脾叶动脉分支类型,脾叶动脉长度的影像解剖
目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Polymerize Chain Reaction,MSPCR)检测不同子宫颈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的情况并结合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
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是新近发现的CXC类重要的趋化因子家族成员。IP-10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3结合,在机体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杀灭微
近几年,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其后果不仅仅体现为经济损失巨大,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公众的恐慌心理,严重影啊了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作为承担着社会发展瞭望哨功能的大众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处理过程中,理应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职责。在事件发生之前做出预警,在事件发生后及时、迅速地传递信息,监督相应部门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对本该承担责任的部门进行问责,等等,从而保障危机事件顺利解决,公众生活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