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和p16基因甲基化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oxqq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Polymerize Chain Reaction,MSPCR)检测不同子宫颈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的情况并结合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和p16基因蛋白表达,分析EBV感染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的发病关系,探讨EBV的可能致癌机制,以期为CSCC的早期诊断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恶性潜能的评估提供线索和依据。 方法: 1.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5年1月~11月存档的子宫颈病变的石蜡标本和相应的临床病理资料共82例,其中包括CSCC组织29例,CIN组织40例及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13例。组织病理分级:CIN Ⅰ~Ⅱ级20例,CINⅢ级20例。临床分期(Clinical Staging,SC)按2002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m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Obstetrics,FIGO)公布的新分期方法:Ⅰ期14例,Ⅱ、Ⅲ期15例。 2.构建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结合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染色法(Streptavidin Peroxydase Method,SP法)检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CSCC组织中p16蛋白和EBV的表达情况(切片过程中CINⅢ级和CSCC Ⅱ、Ⅲ期组织各缺失1例,将缺失的病例从实验组中删除,实际入选病例为80例)。 3.以MSPCR技术扩增并鉴定p16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 4.实验结果应用SPSS 12.0 for windows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四格表X2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和CSCC组织中,EBV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8%(2/13)、51.28%(20/39)、67.86%(19/28),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其中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与C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147,P=0.023<0.05);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与CSC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784,P=0.002<0.05);CIN组间、CSCC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和CSCC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1/13)、64.10%(25/39)、78.57%(22/28),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其中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与C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2.41,P=0.000<0.05);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与CSC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8.11,P=0.000<0.05);而CIN与CSC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629,P=0.202>0.05)。CIN Ⅰ~Ⅱ与CINⅢ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0%(9/20)和84.21%(16/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510,P=0.011<0.05);CSCC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p16-M和p16-U扩增的目标序列长度分别为150bp、151bp,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AGE)分离后在DNA marker指示的相应位置上分别出现p16-M和p16-U两条明亮、边缘清晰的单一条带或只出现p16-M单一条带为阳性(+)结果,只有p16-U相应位置上出现清晰条带而p16-M相应位置没有或仅有非特异性条带者为阴性(-)结果。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CIN和CSCC组织中,p16 MSPCR阳性者分别为0.00%(0/13)、17.95%(7/39)、25.00%(7/28),表达率呈递增趋势。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与CSC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919,P=0.048<0.05);CSCC组织学分级与临床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4.应用免疫组化检测80例子宫颈组织,EBV阳性表达41例,p16蛋白阳性表达48例:应用MSPCR方法检测p16基因甲基化14例阳性。41例EBV阳性表达的子宫颈组织中甲基化p16阳性8例,p16蛋白阳性26例;而EBV阴性39例中甲基化p16阳性6例,p16蛋白阳性22例。应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p16基因甲基化在EBV阳性和阴性表达的病例中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771>0.05),p16蛋白在EBV阳性和阴性表达的病例中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649>0.05)。 结论: 1.EBV表达增加随子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与CSCC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提示EBV在C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2.EBV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变的过程中可能不是导致p16基因甲基化的原因,p16基因甲基化是通过其它途径引发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变。 3.p16蛋白表达缺失与CSCC无明显关系,相反其表达增加与之有密切关系,这表明在CSCC中,p16基因可能是一个具有抑癌和致癌双向作用的基因。 4.p16基因甲基化在CSCC中是频发事件,并且随着子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发生率升高,表明甲基化事件的发生在C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A(VitA)含量及某些免疫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对婴幼儿肺炎发病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1)选取40例患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住院患儿(年龄1月
目的:通过蝇蛆粉作用于旋毛虫感染鼠,观察蝇蛆粉对感染不同时期鼠组织病理损伤和虫荷的影响,检测蝇蛆粉对感染旋毛虫鼠不同时期血细胞、特异性 IgG、总IgG、总 IgE和T淋巴细胞亚
猪带绦、囊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尤其是脑囊虫病,致残率、死亡率相当高,危害更严重。该病呈全球性分布,以发展中国家多见,主要分布于中非、南非、拉丁美洲和
胎盘损伤可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造成胎儿缺氧、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而这些疾病又可引起或加重胎盘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iphy,DSA)影像解剖学技术,对脾动脉末段内径,脾叶动脉内径,脾动脉在脾门处分支类型,脾叶动脉分支类型,脾叶动脉长度的影像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