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1、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程度不但反映了病情严重性,而且也是影响复苏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的酶抑制剂,在抗炎、调节免疫、抗凝血、氧化应激等方面具有一系列作用,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通透性的改善亦有一定的作用。但临床上乌司他丁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通透性调节的具体机制及其在复苏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2、血管内皮糖萼对内皮细胞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维护血管通透性的第一道防线,是多种病理状态发生和发展的启动和关键环节。糖萼的变化能反映内皮功能损伤的程度,但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血管通透性改变与糖萼变化的关系仍未完全阐明。目的:1、研究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通透性意义及乌司他丁对复苏效果的改善作用。2、研究糖萼在调节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通透性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1、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急诊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共50例,按照是否使用过乌司他丁(30万U/次,3次/d)分为乌司他丁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收集全部入选病人的一般资料,纳入时及24小时后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序贯性器官功能障碍(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反映各脏器功能的指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测定(Pulse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参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乳酸(Lactic acid,Lac)以及24小时内达到复苏目标后复苏液体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2、选取来自于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4月5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 19例和大坪医院ICU 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收集全部入组病人的一般资料,以及生命体征、PICCO参数、血乳酸、反映各系统功能的指标、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28天死亡率。采集外周静脉血5ml并用ELISA检测血中硫酸乙酰肝素酶(heparan sulfate,HS)、硫酸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SPE)、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浓度。根据纳入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值,EVLWI<8ml/kg为对照组,EVLWI≥8ml/kg为肺水组。比较糖萼相关指标的变化,同时分析它们与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24小时后指标PVPI、EVLWI、氧合作用、Lac在乌司他丁组改善更显著,PCT与乳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乌司他丁组24小时内复苏所用胶体液比对照组用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白蛋白差异显著。3.脓毒性休克患者肺水组与对照组相比,糖萼降解产物H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水组HS更高,并且EVLWI与HS具有相关关系,随着脓毒性休克病人EVLWI增高,HS也相应增加。4.脓毒性休克患者血中HSPE、HS、sydecan-1两两相比,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变化具有一致性。5.脓毒性休克患者肺水组与对照组相比,肺水组INR、PT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分别与HS成正相关关系,随着HS增加,INR和PT也相应增加。6.脓毒性休克患者肺水组与对照组相比,肺水组乳酸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脓毒性休克患者肺水组与对照组相比,肺水组SOFA评分更高,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SOFA评分与HS成正相关关系,HS越高,SOFA评分更高。结论1、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通透性与复苏质量与效果具有密切关系。2、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糖萼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控血管通透性和凝血功能等途径来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3、乌司他丁通过减轻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外肺水来改善循环灌注和组织氧合作用,可以降低复苏胶体需要量,提高复苏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