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环境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结束了大稳定的“旧常态”而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转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称,“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而工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近些年,广西工业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也日益严重,广西的工业化进程一直采取粗放式增长方式,投入多、效益低,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广西对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的需求,而且环境污染严重,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迫切需要。本文探讨广西如何在国家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来推动广西的工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其工业稳步快速发展,以达到实现广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的。本文将供给侧改革定义为通过对供给要素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即通过矫正要素结构的扭曲,提高供给要素的使用效率,优化经济结构,增加经济的有效供给,满足不断升级的需求。而供给要素由于技术水平相对难以衡量,因此本文供给要素着重选取劳动、资本和土地三大基本要素,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调整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供给结构优化供给要素配置,来推动工业结构升级。然后本文对以往学者对工业结构升级的研究整理,认为工业结构升级是指各生产要素在工业各部门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充分有效地利用要素,适应不断升级的工业产品需求,扩大有效供给,增加中高端供给,实现工业供给结构从低端走向高端的过程。其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高加工度化,二是技术密集化。高加工度化指工业结构由原料、低附加值工业为主转向加工组装、高附加值工业为主;技术密集化指由传统资源型工业为主转向以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本文以高加工度化产品与技术密集化产品的供给作为衡量广西工业的结构水平主要指标。然后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供给侧三大基本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变化对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利用广西2004年到2014年的数据从实证上证明了供给侧要素的变化对工业结构升级的有显著性影响,并分析了广西供给侧与工业结构现状,发现广西的供给侧呈现如下特点:(1)广西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高质量劳动力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广西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广西城乡人口分割,劳动力流动不畅,导致一方面存在劳动供给过剩,另一方面需求却得不到满足。(2)广西投资结构失衡,投资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以自筹投资为主,广西资本供给的工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广西工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而且投资效率并不高;(3)土地供给市场化程度较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通过对广西的工业结构现状分析发现广西的工业结构呈现重工业化的趋势、重工业比重越来越大,工业结构以传统型和资源型为主而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微型企业发展不足,同时出现产能过剩、供需错配等等问题,针对广西工业结构的上述分析,本文将提出通过改革供给侧结构来促进广西的工业结构升级,即通过调整劳动力结构、资本结构和土地结构,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工业结构合理、生产效率较高、从传统资源型、低附加值为主的低端结构向以高加工度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变。本论文研究方法及建议对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广西的工业结构升级,实现广西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对其他区域的工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