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重要依据,然而近年来频发的会计丑闻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会出于各种目的从事过度的盈余管理,从而误导投资者的判断,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盈余管理行为的本质原因是商业伦理的缺失,而这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社会责任会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进而实现对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会提高企业声誉,向社会传递正面信号,进而掩盖其盈余管理所带来的负面信号,这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可能沦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庇护工具。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究竟是治理作用还是庇护作用,或者在何种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盈余管理的治理作用会转变成庇护作用,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从实证的角度进行了验证。这不仅对盈余管理治理手段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而且对于规范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对我国社会责任履行及披露机制的规范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文首先总结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研究,确定了EM和CSR的计量方法,并发现对二者关系的实证研究很少,而本文的研究则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其次,结合公司治理、信号理论以及博弈论,从理论上分析二者的关系,并结合公司股权性质提出三大类假设。最后,本文选取2008-2011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1136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了进一步的回归分析验证。结果发现,从总体来讲,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确实存在治理作用,但是当企业盈余管理动机非常强时,这种治理作用会被削弱,甚至成为庇护工具。而由于国有企业其公益性较强,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其更偏向于治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