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边界是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界限,起着区分一个组织与其它组织的作用,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主观认识。企业与供应商作为独立经营的主体都具有完整的组织结构,拥有各自的经营战略和目标,因此,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自然会重点关注其效率和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从而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导致每一个独立经营的主体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尽力维护各自的组织边界,在与其他企业合作时,这种组织边界的意识会进一步得到强化。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作的深化。因此,如何有效地跨越或消除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组织边界、实现双方之间边界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并借助于对方的优势实现自己的竞争力对于双方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组织边界形态与优化问题,目的在于从理论上分析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组织边界形态及其与之相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双方之间组织边界形态优化的策略,使合作方能够在双赢的基础上有效地借助于对方的能力建立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本文对组织边界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组织间合作的状况对组织边界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指出组织边界具有开放性、可渗透性、临界性和成长性等特征,分析了游离和捕捉以及物质信息传递等边界活动,阐述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组织边界的形成依据和形成过程,建立了双方间组织边界形态的模型,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组织边界形态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关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组织边界形态,本文首先对于其影响因素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方之间的组织边界形态,而合作方的利益因素与管理因素等也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双方间的组织边界形态。本文随后对于不同情形下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组织边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主要从边界的形成、边界的渗透性以及边界的稳定性等三个维度展开,选取的情形有三种,即采用不同合作策略、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运作模式,每一种情形中又涉及到不同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情形下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组织边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运用国际制造战略调查的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典型相关等分析方法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边界形态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