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涎腺肿瘤是最常见的面部肿瘤之一,在头颈部肿瘤中约占3%-5%,涎腺肿瘤约80%发生于腮腺,其中良性肿瘤约占3/4左右[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对其收治的涎腺肿瘤4410例病例报道,其中腮腺肿瘤2803例,占63.6%。长期以来,手术治疗仍是腮腺各类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案,随着肿瘤外科的发展,腮腺肿瘤手术经历了从“剜除术”到规范的腮腺腺叶切除术,再到腮腺部分切除术的发展过程。近20年由于对腮腺解剖及病理性质的认知,在大量临床经验及学术知识的基础上,功能性腮腺外科随之产生,其目的是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上,尽可能保存其形态与功能,以及减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也促使腮腺肿瘤治疗方案的规范化,使其治疗水平不断提高[2]。目的:通过对51例腮腺肿瘤患者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以达到提高患者治愈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接受回顾性调查的51例病例均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2010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患者。通过对51例腮腺肿瘤病例资料、病理分类、手术方式总结分析,观察术后患者切口瘢痕、暂时性面瘫、涎瘘、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s综合征)、耳部皮肤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的调查。结果:51例患者术后病理报告显示:25例(49%)患者为多形性腺瘤,13例(25%)患者为沃辛瘤,2例(4%)患者为肌上皮瘤,2例(4%)患者为基地细胞腺瘤,2例(4%)患者为淋巴管瘤,2例(4%)患者为淋巴上皮囊肿,2例(4%)患者为黏液表皮样癌,1例(2%)患者为腺样囊性癌,2例(4%)患者为腺泡细胞癌。5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9例(18%)患者主观报告味觉出汗综合征症状,开始时间为术后6-12个月;7例(14%)患者出现暂时性面瘫,术后6个月随访中,面瘫均消失;2例(4%)患者出现永久性面瘫,均为恶性肿瘤侵及切除神经所致;其他并发症耳周麻木(21%)、涎瘘(6%)、下颌牙及下唇麻木(2%)、血肿(2%)、感染(2%)等。患者对各自术后恢复情况满意度不同。结论:腮腺肿瘤仍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可综合患者的美观要求、肿瘤位置及大小,在根治肿瘤的基础之上,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术后治愈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