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式水产养殖系统尾水净化塘污染物去除因素探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塘养殖目前仍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方式,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水资源浪费、鱼病频发、养殖尾水排放污染周围水体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对养殖尾水排放的管理趋于规范和严格,集装箱式水产养殖技术等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应运而生。这种养殖模式依靠生态池塘等污水处理设施对养殖尾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节水减排和尾水循环利用上表现出巨大潜力,可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鱼类安全生产的要求。然而,目前对于集装箱式水产养殖技术中尾水净化塘对养殖尾水的处理能力、处理效率和机理仍然缺少定量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广东省肇庆市集装箱式水产养殖的实际生产基地开展以下研究:在集装箱式水产养殖实际生产基地开展为期八周的水质理化指标的现场监测实验,并计算尾水净化塘当前的水环境容量;使用AQUATOX模型对尾水净化塘内水质、水生动植物等系统功能组分的演变机理进行分析,探求影响尾水处理效率的因素,最后进行情景分析与长时间预测模拟,探究尾水净化塘稳定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方法。通过对现场实验数据和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期间,第一级池塘的溶解氧浓度较低,有利于反硝化反应进行;溶解氧与叶绿素a浓度在四级池塘呈上升趋势,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显著性Sig.<0.01),说明四级池塘利用微藻复氧有一定的效果;第四级池塘溶解氧浓度约为5.55±1.79 mg/L,但不满足养殖对象对溶解氧的需求,需要在集装箱内增加增氧设施;(2)实验期间,第四级池塘总氮、氨氮和总磷的浓度整体上大于《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的限定阈值,亚硝酸盐氮的浓度整体上大于《循环水产养殖系统》(5th edition)建议的阈值;四级池塘碳:氮:磷的比例分别为3.03:1.83:1、3.14:1.82:1、3.34:1.83:1和3.86:2.01:1,四级池塘碳源较氮和磷而言均不足;(3)根据推导的公式与实测数据,计算得到四级池塘污染物降解系数范围:化学需氧量为-0.09~0.08 d-1,总氮为0.03~0.16 d-1,氨氮为-0.02~0.22 d-1,亚硝酸盐氮为-0.03~0.05 d-1,硝酸盐氮为-0.05~0.15 d-1,总磷为-0.01~0.05 d-1,正磷酸盐为0.02~0.05 d-1;(4)日均投饵量中未被利用的氮和磷的质量分别为12.78 kg/d和2.90 kg/d。由实验期间污染物降解系数,参照《循环水产养殖系统》(5th edition)对养殖水体污染物浓度限定和建议的阈值,可计算在“限制养殖水质在进入集装箱之前达标”和“从集装箱内排出后达标”这两种限定条件下,日均投料中未被利用的氮磷的质量均大于尾水净化塘水环境容量,养殖投入的负荷过大;参照《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的限定阈值,计算“尾水达标排放”的情形,发现尾水净化塘水环境容量能够承载当前日均投饵量中未被利用的氮磷量;(5)四级池塘毛初级生产力属于中高型。为了合理投放鱼类以净化水质,根据初级生产力计算得到四级池塘滤食性鱼类的鱼产潜力(湿质量)为33.37kg、51.04kg、85.87kg、234.06kg;初期的合理放养干质量分别为6.98 g/m~2、16.97 g/m~2、23.19 g/m~2和31.32 g/m~2;(6)水生态系统模拟结果表明,再经过五个月时间的运行,沉水植物生物量增长,水生态结构趋于稳定,溶解氧、污染物降解系数趋于稳定,池塘中的优势藻类从绿藻逐渐转变为硅藻;浮游动物轮虫和桡足类由于食物来源减少并被鱼类捕食,导致生物量减少,底栖动物则由于食物来源充足,可维持在较高水平。综上所述,该集装箱式水产养殖尾水净化塘出现了碳源不足、氮磷负荷过大、净化塘内鱼类生物量过大等问题,从而影响系统脱氮除磷的效率及浮游藻类的生长,不利于健康水产养殖。可以通过调控尾水净化塘中滤食性鱼类的生物量的措施,使系统脱氮除磷效率和生态结构得到改变和调整,但也应注意浮游动物对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影响;可以通过种植沉水植物,使尾水净化塘污染物降解系数和水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改进集装箱式水产养殖系统和其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场地设计、喂养结构和水质管理提供参考,为新型水产养殖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调查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选取广东省珠江流域某水系,基于GIS技术和放化方法,应用γ辐射剂量率、等效镭比活度、外照射指数和年有效剂量率指标评价了土壤环境放射性水平,最后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了土壤放射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40K、137Cs和210Pb含量均值分别为73.31、68
期刊
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材料作为人工制造的存在带隙特性的周期结构材料,具备天然材料难以实现的物理性质,在低频消声和引导声波传播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潜力。结构优化算法的引入使得带隙的位置和宽度可以被定制,实现了对带隙的人工调控。随着将数学中拓扑学的概念引入到传统的声学系统中,产生的声拓扑现象则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拓扑边界态的存在使得声-电集中、声通信的出现成为可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以及成果如下:(1)将弹
学位
挠曲电效应指应变梯度在介电材料中引起的电极化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电耦合行为。由于应变梯度与材料尺寸成反比的特性,挠曲电效应有望在纳米尺度下主导材料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力电耦合性能。随着微纳米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挠曲电效应相关的微构件理论建模及实验测量等研究工作将会越来越多,其中基于挠曲电效应的能量采集技术成为了新的探索方向。可是如何提高微型能量采集器的俘能表现,成为了当前挠曲电效应研究的重大挑
学位
钢框架结构具有构造简单、自重轻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安全性不容忽视。综合考虑到国内和国际发生的各类恐怖爆炸事件和偶然爆炸事故的严重性,由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建筑物造成较大的损伤及破坏,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对钢框架结构的动态响应和毁伤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爆炸荷载多集中在小当量近距离爆炸,针对长持时的远距离空中强爆炸而言相关响应研究极少,且其对建筑结构造成的毁
学位
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有效抑制病菌的传播,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切实发挥改厕社会效益,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分析河北省农村改厕的成效,分析认为改厕过程中存在设施配套不齐全、重视程度不足、体制机制较不协调等问题,建议提高政府主体对改厕的统筹力、激活改厕项目的筹资融资活力、优化改厕技术的结构规划合力、增强农村居民的改厕认知能力。
期刊
装配式建筑符合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国家的大力推广。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建筑结构中预制混凝土柱-基础承插式连接(以下简称承插式连接)构件,承插式连接构件最大的特点是现场作业量少,施工工序简单,施工周期短,绿色高效。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一种设置预埋筋的承插式连接构件,以试验和数值模拟为主要分析手段,对其抗震性能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设计了6个承插式连接试件和1个全现
学位
当下,随着健康中国的建设,运动逐渐成为了全民共识,城市决策者们为响应国家政策,同时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把运动场地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慢跑因其对年龄和器械没有限制,受到绝大多数城市居民追捧。绿道慢跑空间属于城市绿道系统中的线性或环形开放空间,是都市居民便利的慢跑场所。在湿热地区,夏季漫长炎热,良好的热环境对促进市民锻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关注户外慢跑者的活动空间的热环境设计及
学位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结构的抗震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纤维梁单元以及多垂杆单元,由于兼顾了不错的计算效率及计算精度,在RC墙柱构件的抗震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ABAQUS非线性分析功能及前后处理能力强大,但无内置多垂杆单元,其内置的混凝土材料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中也存在一定不足。本文结合试验与数值分析的方法探究ABAQUS的二次开发技术在RC墙柱构件抗震分
学位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渣土已呈爆发式增长。目前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率极低,以堆存处理为主,占据了城市周边大量的土地,渣土围城现象日益严重,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和安全隐患。如何实现渣土高效资源化利用是建设工程面临的难点和痛点。利用工程渣土在施工现场制备免烧砖,实现渣土的就地资源化利用,对降低渣土外运处理成本、解决渣土围城问题和降低碳排放等,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意
学位
温度是桥梁的一种重要环境荷载形式,显著影响桥梁静、动力性能,也是桥梁出现病损和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桥梁温度效应研究对确保桥梁安全运营意义重大。目前,桥梁温度荷载的获取主要基于现场监测和有限元数值分析,存在成本高、耗时长、效率低和准确度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箱型桥梁温度场计算方法,开展了基于共享环境气象数据直接预测桥梁结构温度和热边界条件的深度学习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