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卫星云图反演降水量方法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n1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水量资料对于农业、社会活动、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国家气象灾害防护、地区气候研究方面,对广区域的降水量资料有着迫切需求。在当前的气象业务中,获取降水资料主要依赖于当地气象雷达站对雷达回波图的分析和气象卫星传感器遥感算法的反演。然而,国内陆地气象站数量分布稀疏不均匀,广袤的海洋或者沙漠上的长时间固定的雷达探测更是捉襟见肘;已有的卫星遥感算法并不开源,且时空分辨率低、反演精度受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影响较大,无法很好的帮助气象学研究获取广覆盖,全天候监测降水量资料。为了补盲广覆盖,全天候条件下的降水量资料,为高准确度的广覆盖降水量资料获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以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卫星云图反演降水量方法为研究课题,主要开展如下工作。1)调研计算机视觉在图像分割、语义分割、序列预测问题上的传统算法和深度学习方法,探讨调研雷达测雨、降水预估的相关技术,结合深度卷积网络和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研究解决广覆盖全天候降水资料补盲问题的方法。2)面向本文所获取的诸多训练样本的格式和质量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分析的结果对卫星遥感云图等参与训练的样本进行处理,制作符合训练要求的高质量标签-样本集。3)针对气象卫星遥感捕捉到的云层特征和雷达回波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方法的卫星云图反演模型,通过模型抽象提取云层特征,训练模型中的参数,使其能够拟合卫星云图上像素与雷达回波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提出的方法在覆盖范围,可移植性,观测时间间隔,清晰度,准确度方面均优于传统的卫星遥感降水量测算的各类算法。4)为了更好地补盲降水量资料,本文提出基于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的广覆盖降水量演变预测复合模型,相比传统的光流法外推预测,有着更好地运动预测准确度,可以更准确的预测云层的运动趋势和降水量数值的演变。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以及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对于降水量分布特征、变化的准确预测,经过均方误差以及平衡F参数等对复合模型准确率的检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复合模型可以较好的完成全天候,广覆盖降水量反演任务,实现对降水量资料的补盲。
其他文献
影视声音总谱作为声音创作文本,从剧本的声音设计开始,一直到成片呈现,贯穿影视声音创作始终。其重要性如同音乐总谱、电影分镜表,让想法可视化,作为思想与艺术成品之间的中介,指导并提示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影视声音总谱的文本却很少见,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从声音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与音乐总谱的对比,探讨影视声音总谱的由来与作用,分析它和声音设计的关系,研究影视声音总谱的内容与构成方式,再通过毕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也是其能否顺利推广的关键所在。本课题在前期研究获得转Cry1Ac-2A-gna基因甘蔗,并筛选出优良株系Bt2、Bt17的基础上,对抗虫基因甘蔗Bt2、Bt17株系进行初步安全性评价。获得抗虫转基因甘蔗T-DNA插入侧翼序列,分析Cry1Ac及gna在抗虫转基因甘蔗后代中能否稳定遗传,从转录和
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正在趋于多元化,《彝歌之〈尼苏调〉》是宋名筑教授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一部作品,其将彝族尼苏音乐元素、传统作曲理论与现代音乐审美相融合,通过旋律、织体、和声、语调等各个层面来表现彝族尼苏人民的风情和独特的民族韵味。本文主要对《彝歌之〈尼苏调〉》(小提琴与钢琴)中民族元素的运用以及作曲技法方面进行研究。文章由绪论、正文、结语构成。绪论部分对选题的意义与目的、研究现状述评、论
稳定、持续电力供应是经济可持续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电力企业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与日俱增,每一个电力工程项目都会受到国家巨额的资金支持,所以资金运用的过程和结果便随之备受瞩目。通常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多呈现建设时间长、投资额巨大、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传统事后审计关注面窄、无法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控,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事后处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项目审计需求。为了更好实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在
随着人们对高清图像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理论可以有效降低系统对采样率和通信带宽的要求,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重构算法作为CS理论中最核心的部分,负责对欠采样信号求解给定稀疏基下的最稀疏表达。CS重构算法中的贪婪类算法实现简单且易于硬件定制化,然而在面对一些复杂场景时暴露出重构速度慢、精度低的缺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取得的成果
为了促进毫米波技术的发展,我们急需一款稳定输出的毫米波-太赫兹辐射源。而扩展互作用速调管放大器同时具有一种高增益、高功率,且可以小型化的特性,因此一直是真空器件研究的一项重点。本文采用将亚波长孔阵列与传统梯形线电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高频结构来设计EIA,具体工作如下:提出了基于传统梯形线-梯形亚波长孔阵列结构构建的谐振腔的扩展互作用速调管放大器。首先分析了传统梯形线-梯形亚波长孔阵列谐振腔单间隙场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更小的体积和更长的续航时间是现在工业界普遍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电子设备中参与电能转换不可或缺的DC-DC变换器之一的Buck变换器需要更大的功率密度来适应人们的需求,于是,提升Buck变换器芯片的功率密度是电源管理芯片设计者的重大挑战。为了提升Buck变换器的功率密度,在高压大电流的基础上,保持Buck变换器的开关频率足够高能够大幅缩小芯片外围器件的面
假设有纵向观测数据(Yij,Xi(tij),tij),i=1,…,n,j=1,…,ni,其中tij是第i个体第j次观测时间点,Yij和Xi(tij)分别为时刻tij的实值的观测结果和在Rk+1’上取值的协变量。这些个体之间是相互独立,但是在个体内多次观测得到的数据可能是相关的。本文考察了基于这些纵向数据的变系数模型Y(t)=XT(t)β(t)+ε(t)的k+1维非参数系数曲线β(t)的估计问题。在
让机器人拥有像人类一样高效的视觉,是计算机视觉数十年发展以来的一个重要研究目标。双目立体视觉类似于人眼观看景物的方式,是利用两个相机从不同方向拍摄景物,通过两路图像之间的差异恢复出三维场景中的信息。最具代表性的是基于针孔相机的平行式和汇聚式两种测量模型。然而,基于普通针孔相机的双目视觉系统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两路镜头的公共成像区域过小,大大限制了三维重建的范围。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大视场角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