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声音总谱的设计与实现 ——以剧情片《南方不下雪》为例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nak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声音总谱作为声音创作文本,从剧本的声音设计开始,一直到成片呈现,贯穿影视声音创作始终。其重要性如同音乐总谱、电影分镜表,让想法可视化,作为思想与艺术成品之间的中介,指导并提示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影视声音总谱的文本却很少见,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从声音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与音乐总谱的对比,探讨影视声音总谱的由来与作用,分析它和声音设计的关系,研究影视声音总谱的内容与构成方式,再通过毕业作品《南方不下雪》的声音创作实例,设计声音总谱文本,实现声音总谱的艺术目标。望通过影视声音总谱的研究,为声音创作者在声音总体构思和实现上提供借鉴经验。
其他文献
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对保障食物供给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农业投入要素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保障,不同农作物对农业投入要素结构的需求不同,因此在众多影响种植结构变化的因素中,农业投入要素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农业投入要素的水平和种植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探究农业投入要素的水平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应该被重视。本研
湿地已成为全球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以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云计算、三维WebGIS、遥感、水量水质模拟等技术,设计了水资源管理仿真系统,建立了湿地水量、水质联合调度集成模拟模型,开发了鄱阳湖数字湿地生态调控智慧管理平台,成功应用于3914座水库、285条堤防、138座水闸、29个供水工程、13个灌区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10%的年均增速,而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6年达到32.5%的峰值后逐年降低,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的经济总量占比表现出下降“过快、过早”的现状。创新驱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本特征,推进工业化与智能化的“两化”融合发展,是当前产业升级转型的重点之一。基于要素配置结构和技术进步偏向选择适宜的技术路径,是充分释放智能化对全要素
小额贷款公司自2005年试点以来,公司数量、注册资本、从业人数和贷款余额等方面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有效缓解了低收入群体生存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在政策引导与自身积极探索的情况下,通过自有资金为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微企业服务,形成了便捷、小额、分散、灵活和非信用形式的经营模式,为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甘肃省小额贷款公司自2008年试点以来,发展迅速,但是近几年经营状况
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声音已经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人耳的“听觉效应”是导致人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必然现象。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听觉效应”的存在,同样观影与创作中也离不开“听觉效应”,然而在实践创作中往往忽视听觉效应所带来表现力的影响,基于以上目的,笔者以心理声学为理论研究基础,听觉效应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分析其对声音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并结合自身毕业作品进行讨论。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
“新纪录片运动”的开展促使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女性创作者开始在纪录影像世界里展露锋芒,李红创作出《回到凤凰桥》,刘晓津拍摄了《寻找眼镜蛇》,从此更多女性创作者执着走在为女性解放的探索路上,她们借助影像力量发出女性声音,凭借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叙事方式,探索女性在社会、家庭角色中赋予的含义,建构多维度女性形象,在描绘和审视女性自身命运中更深层次彰显女性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的女性意识。笔者作为
自然灾害频发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构建社区恢复力是减缓环境灾害不利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社区作为内/外环境扰动的直接承受者,由于自身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弱,更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并陷入不可持续。当前,急需辨明灾后社区恢复力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以便为制定社区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借鉴。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的舟曲县是典型的自然灾害频发区和生态脆弱区,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
2020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政府一系列扶贫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全社会各行各业深入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现行标准下消除了国内的绝对贫困,今后中国的扶贫工作重点将不再是解决显性的绝对贫困问题,而是转向研究脱贫攻坚中的成功经验,通过建立预防返贫的长效机制,从而巩固和发展脱贫成果,根本上缓解一直存在的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在脱贫攻坚战中,国有施工企业始终处在脱贫攻坚战的一线,
电影作为现在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大众娱乐的来源,也是一种教育公民的有力媒介,它的视觉基础自然而然的赋予了其普遍的传播效应。所以通过塑造出当下有典型的电影人物形象向大众展现其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一种让更多受众有机会去找寻、反思、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本文以笔者的毕业作品《真相》为例,对剧中人物形象的特殊塑造进行分析和阐述。作品作为反映社会问题类剧本,考虑到了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在特定的规定情境下通
黄永玉(1924——),一个在画家行业“浪荡”多年的作家,其创作都是基于“兴趣”二字,随性自由,不拘章法。“浪荡”是黄永玉在其自传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中对自我的定位,也是黄永玉一以贯之的文学风格。通过研读文本可知,黄永玉文学作品中“浪荡”气质的核心呈现为“自由”,以“漂泊”的形式完成,继而托怀于文字。他说,“文学让我得到了很多的自由。我不相信别人给我自由,我相信自己给的”。风格即人,黄永玉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