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流动”不仅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社会转型期劳动力市场中一个富有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职业流动是社会流动的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反深刻映着劳动者的素质水平、价值观念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他们在成长经历、个人诉求、身份认同、价值取向、行为逻辑等方面都与老一代农民工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在“城市梦”追求的载体--“职业的选择和流动”上加以反映,由此而引发的来自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性与非理性的争论也会愈加强烈。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频繁的职业流动和工作更换构成了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他们的职业流动大多数只是频繁的水平流动,甚至在多次职业流动后有向下流动的迹象,也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U”型关系。如果流动的次数非常频繁,则表明他们缺少资本的积累,特别是主观性人力资本(意志力、自觉理性、敬业精神、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价值取向、生涯规划等)的积累。同时,频繁的职业流动本身也有可能给他们带来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的风险。那么,如何使他们实现垂直向上的职业流动,在社会转型的过渡期内就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以苏州市新生代农民工为调研对象,将影响其职业流动形式的“资本”因素分为两大维度,即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再将人力资本分为两个小维度,即客观和主观性人力资本,参照职业流动的频率与方向指标,分别进行相关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而对如何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向上职业流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