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场作用下缝洞介质单相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othn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加电场导流驱油技术是近十几年来提出的一种高效开采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岩石、油、水三者的电性差异,通过物理场对饱和流体的岩石介质施加影响,使地层中发生各种电化学效应以及电渗、电泳等多种电动力学效应,从而改变油水的渗流规律。本文从流体基本运动方程出发,初步建立了外电场作用下缝洞介质内单相渗流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有限元求解方法,推导了有限元方程的数值模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文献中缝隙网络单相渗流和弯管中单相电渗流算例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和文献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27%,验证了外电场作用下缝洞介质单相渗流数值模拟有限元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外电场作用下缝洞介质的渗流机理,给出了外电场作用下缝洞中速度、压力和电势分布,结果表明电场能有效增加缝洞中流体的速度;缝洞的存在对等压线和等势线的分布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设计了不同径宽比、不同洞密度和不同洞隙度的三类16个二维缝洞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外电场对不同缝洞结构介质中单相流体(水)渗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电场可有效增加缝洞介质中流体的渗流速度。电场强度在0~5V/cm范围内变化时:不同径宽比模型渗流速度是无电场作用下的1~10.2倍;不同洞密度模型渗流速度是无电场作用下的1~5.8倍;不同洞隙度模型渗流速度是无电场作用下的1~4.5倍。在相同压力梯度和电场强度的情况下,电场对渗透率较小的缝洞模型渗流影响较大。研究了不同缝洞模型的非线性渗流特征,结果表明模型渗透率越大,越容易出现非线性渗流;在三类模型中,不同洞隙度模型更容易出现非线性渗流。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采用电场方法提高石油采收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应用电场方法提高缝洞型油藏的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自旋电子学是最近二十年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集磁学、半导体学、微电子学,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的新型交叉学科。它在介观尺度范围内研究自旋极化电子的输运特性(包括自旋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在单原子尺度下,过渡金属元素催化剂,如钯和镍等对CO催化氧化的微观反应机理。成功解释了单个钯原子及其二聚体催化剂具有
新型准一维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场发射特性,在场发射显示器(FED),微波器件和传感器等真空微电子器件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氧化钨(WO3-x和WO3)纳米材料场发射的
随着磁盘面记录密度的不断增长,要求磁记录介质具有很高的矫顽力,而要在高矫顽力上记录信息,这就要求记录磁头材料具有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Fe-Co合金因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而使其成为很有竞争优势的材料,但Fe-Co合金薄膜一般表现大的矫顽力,给应用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采用对靶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真空环境下制备了Fe-Co系列薄膜,并利用VSM、SPM和XRD等对材料的磁特性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讨论了
本论文采用Sol-gel旋涂法,在普通玻璃衬底基底上制备了ZnO纳米薄膜,探究了凝胶的热分解过程、胶体浓度、前热处理温度(PHT)、后热处理温度(Tp)及胶体中稳定剂乙醇胺(MEA)的含量
从光镊问世至今已有二十年,它已从最初单纯的捕获操控微粒的装置,发展成了今天集高精度操控和微小力学参数测量于一体的实验系统,已经成为生物学,纳米科学和分散体系等涉及微小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