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泥炭地碳储量与碳收支动态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o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986年国家地质矿产部全国泥炭地质调查报告为基础,建立我国泥炭地信息查询系统,研究分析全国泥炭储量和赋存在泥炭中碳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全国各地典型泥炭地的剖面测年数据,建立年龄深度曲线;以聚炭模型为基础,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泥炭地碳素积累理论曲线和和实测年龄深度曲线,获得聚炭参数,进行泥炭地碳收支、碳平衡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中国泥炭地信息查询系统计算得到,我国泥炭总储量为46.87×108t(烘干重),碳储量约为9.52×108t。由于南北方泥炭分解度不同,各地泥炭总储量和碳储量分布规律略有差异。(2)泥炭地的碳聚炭过程由上部的泥炭化过程和下部泥炭积累过程组成。泥炭化过程是造炭植物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转化为含碳生物量并经历好氧分解,将大部分碳素分解回归大气,其余植物残体中的碳素转移到下部泥炭层的过程。泥炭积累过程是将从泥炭化层转移过来的植物残体进行嫌气分解作用,将部分碳素转化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输送回归大气,未分解植物残体中的碳素长期保存在嫌气还原环境的过程。泥炭层显著降低了植物残体的分解强度,使积存在泥炭地中碳素暂时退出了地质大循环,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3)通过对三江平原宝清金龙泥炭地、若尔盖高原红原龙日坝泥炭地、长白山地金川泥炭地、云贵高原滇池海梗泥炭地进行碳收支计算发现,泥炭积累5000年后,上述泥炭地的碳素积累量仍大于碳的分解量,表现为泥炭层碳的收入大于支出,具有329.31万t的碳汇。(4)东北地区所有泥炭经过5000年的积累,可以在泥炭地中积累53170.15万t碳素,同时将20520.58万t的碳释放到大气中。按大气中每1ppmvC等于2.12GtC(1 GtC=109tC)和7.8GtCO2计算,本区泥炭中释放到大气中的碳,相当于增加大气二氧化碳浓度0.097ppmv;保存在泥炭中的53170.15万t碳素,则相当于减少大气二氧化碳浓度0.251ppmv,东北地区泥炭积累对控制大气温室气体升高,延缓气候变暖起到一定作用。(5)经过泥炭地碳收支计算发现,我国现有泥炭地5000年时间内碳积累量为205095.6万t,这些碳可以减少大气二氧化碳浓度0.9674ppmv,释放的碳为72629.63万t,相当于增加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0.3426ppmv。二氧化碳从280ppm升高到550ppm后,气温可能增加1.5~3.5℃,相当于每ppm二氧化碳增加温度0.005~0.0125℃,释放到大气中的碳相当于降低大气温度0.0043℃。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Zernike模式快速算法。由于Zernike模式的计算量主要集中在径向部分,一方面,通过使用离散Fou-rier变换代替解析计算减小计算量;另一方面,利用径向部分的值只与所在位置
随着智能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不断应用,智能楼宇的建设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电气控制系统是智能楼宇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智能楼宇的安全性、稳定
在现代网球运动中,发球是一项不受对手控制、由自己掌握的击球技术。在网球比赛中发球是进攻的开始,一场比赛的胜负与发球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发球技术不受对方的干扰和支配
快速成形制造(Rapid Prototyping & Manufacturing)技术是由CAD、激光、精密机械、数控及新材料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技术,是先进制造领域的发展前沿。在快速成形制造工艺中,普遍存
研究了低臭环保丙烯酸酯结构胶组份与粘接强度及流变行为之间的关系。考察了丁腈橡胶、MBS、促进剂和酸性丙烯酸酯的种类和含量对其粘接强度及对体系固化流变特性的影响。发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讨论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中解析几何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论证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中是目前实施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问卷
采用常压干燥法以间苯二酚(R)、甲醛(F)为原料制备RF碳气凝胶,并分别采用适量苯酚(P)、苯胺(A)和脲(U)部分代替间苯二酚合成PRF、ARF和URF碳气凝胶。用SEM、XRD、低温氮气吸
翻译是译者与作者沟通心灵的桥梁,翻译也是译语与译语文化发展的基石,它见证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它也诠释了人类的共存与对话。长期以来,传统理论思想将翻译禁锢在语言转换的
公民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的日益繁荣,文化间差异导致的不和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文化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文化差异的根源,多
我国现有的公路市场化理论在研究方向和内容体系上都不尽完善,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基础理论支撑和对中国特定市场背景的关注,未能够准确揭示出公路建设市场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