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族”形成的原因分析——以广西南宁市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mai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和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校漂族一词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本人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分析路径,不在于对该群体的表现方式的描述分析,而是立足校漂族个体自身的角度研究他们的行为选择,进而从微观向宏观的转变。本人对该群体形成的原因以及行为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认为他们的校漂行为是基于大学毕业生理性选择的行为结果,进而介入校漂族的行为选择,试图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了滚雪球的非概率抽样方式在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三所高校共选取了40名校漂族作为调查对象,这40名调查对象为在2012年至2014年底期间曾经为校漂族或正在校漂的个体,并对其中30名进行了结构访谈为主,以非结构式访谈作为辅助来获取深度的访谈资料。并同时采取判断抽样方式抽取10名社会人士进行非结构访谈,在于获取对校漂行为的社会态度分析。本人于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先后寻找到调查对象并对其进行访谈,获取调查资料,进而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分析,得到对校漂族个体行为的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得出本文的结论,一、校漂族群体的形成与实现是个体行为者的理性选择的结果,他们发生的校漂行为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二、是个体经过了对经济、行为、环境、社会期待以及自我情感等社会基础的偏好排序的结果;三、是整个时代背景因素影响了校漂个体发出行为理性;四、社会公众应以乐观的态度看待校漂行为。进而从微观个体向宏观系统的转变,即校漂族群体发生的行为是行为者个体、利益、资源之间的关系,也是行为者的个体权利、交换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该论文力图通过对苏南小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调查,从社会学角度较全面了解该地区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状况,并从中发现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以及消费行为所表现的文化含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乡村社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乡村小型生活共同体”是乡村生活的最小单元,今后应以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现象日益明显,高龄老人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长期照料问题将是我国所要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势必影响到传统的家庭照料方式,这
本文通过对一个小城市当中典型的“城中村”变迁过程的探讨以及在变迁过程中村落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利益维护的行动个案的描述,来展示整个小城市“城中村”变迁的大体过程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