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引起的鸡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已造成世界养鸡业的巨大经济损失。该病主要侵害3-12周龄的雏鸡与青年鸡的法氏囊器官,导致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从而增加宿主对并发和继发性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易感性。VP2蛋白是IBDV的主要结构性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并且在宿主体内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因此VP2基因是研究IBDV疫苗的重要目的基因。根据GeneBank已发表的VP2(Accession No. M64285)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引物,用RT-PCR技术从IBDV JS株扩增出VP2基因,并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BDV JS株氨基酸序列与各超强毒株的同源性达到94.8%以上。将VP2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o(-)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VP2,并转染进入HEK-293细胞进行暂态表达。48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检测到VP2蛋白在H3K-293细胞胞浆中成功表达,证明该VP2片段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作为研制IBDV重组腺病毒工程疫苗的目的基因。将VP2基因插入到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MV-VP2。线性化的重组穿梭质粒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胞,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进行菌内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质粒rAd-VP2。用线性化的rAd-VP2转染HEK-293细胞,筛选得到表达VP2的重组腺病毒。噬斑纯化后的重组病毒在HEK-293细胞上传至第5代,其病毒滴度为107.8/mL TCID50。PCR方法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重组病毒含有VP2基因,可以检测出特异目的条带并且测序完全正确;用抗IB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IFA研究证明,感染重组病毒的细胞呈现亮绿色荧光,提示IBDV VP2在细胞中获得表达;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40kDa。将感染重组腺病毒的细胞免疫Balb/c小鼠,采集小鼠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表达的IBDV VP2蛋白能刺激小鼠产生针对IBDV VP2蛋白的中和抗体。本研究结果为IBDV重组腺病毒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