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64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 EECP)联合中成药物麝香保心丸对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省泰山疗养院心内科病房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7年发布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并排除患有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禁忌症及对麝香保心丸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麝香保心丸组、体外反搏组、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指南推荐的常规用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麝香保心丸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麝香保心丸口服,每天三次,每次2粒(45毫克);体外反搏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每天一次,每次60分钟,每周5次,共6周;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同时加麝香保心丸口服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以上四组观察周期均为6周。6周后对比治疗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数量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心电图变化:联合治疗组心电图ST-T改善变化优于其他三组(P<0.05)。2.动态心电图变化:联合治疗组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平均总时间、ST-T改变发生次数,室性早搏次数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3.心绞痛发作次数:联合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后第一周)较其他三组显著降低(P<0.05)。4.硝酸甘油消耗量:联合治疗组硝酸甘油消耗量(治疗后第一周)明显少于其他三组(P<0.05)。5.血清hs-CRP水平:各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有降低,联合治疗组降低水平大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1.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和麝香保心丸能显著改善慢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并能改善患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s-CRP等指标。2.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少,经济实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EC)、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EAH)及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Normal Proliferative Endometrium,NPE)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NA错配修复(DNA mismatch repair
目的:研究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计划与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异,评估两种不同类型的放射治疗计划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选取以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齐鲁医院放疗中心收治的15例鼻咽癌患者为研
人体肠道存在大量的多种多样的肠道共生菌群以及经口摄入的病原菌,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抵御共生菌以及病原体微生物入侵的一套完整的防御机制。宿主抵抗共生菌群以及外源致病菌的第一道防线是肠道黏膜屏障,该黏膜屏障由肠上皮紧密连接以及由宿主分泌的包含大量抗菌肽的肠道黏液层保护,其中抗菌肽Reg IIIγ以及Reg IIIβ在抗细菌感染的过程中具有高效的杀菌作用。文献报道调控这两种抗菌肽的分泌存在两种模
学位
第一部分 宽体探测器CT辐射场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CT在使用不同扫描模式、不同螺距、不同探测器宽度组合时在Z轴和X轴方向上散射线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实践中受检者陪护人员和近台操作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使用Revolution宽体探测器CT(GE Healthcare),在CT机架扫描孔洞中心轴(Z轴)以及机架外人体足侧30 cm处垂直于Z轴的水平轴向(X轴)上,以一定间隔布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在4D-CT的10个呼吸时相图像上进行GTV勾画后生成IGTV,将其外放生成PTV后在AIP图像上进行放疗计划的设计,将AIP图像上计划形变配准到10个呼吸时相上,进行肺、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受量比较和剂量学分析。材料和方法收集22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未进行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3D-CT和4D-CT图像),所有患者采用统一的体位和固定装置固
目的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正常时呈静息状态,而当小胶质细胞通过触角识别到了伤害刺激,就会被快速激活和应答,变成巨噬细胞。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具有重要作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主要促炎症性神经肽,在疼痛感觉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的。因此,CGRP介导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存在重要联系,该神经肽及其受体有可能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肿瘤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探讨NLR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通过研究不同分期、不同病理分型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及NLR的变化,选择适宜的检测指标组合,以提高临床对结直肠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CT测量主肺动脉/降主动脉直径比(r PDA)、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中的表达,总结其相关性,进而确定r PDA、N
近年来研究显示,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吸烟、饮酒、滥用药物、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罹患人数越来越多,已经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而高血压发展到后期会造成左室心肌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这也被认为成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