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外延碳膜对4H-SiC机械性能增强的原子尺度模拟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原子级的厚度下,石墨烯展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超润滑性质,这使其非常适合对涂层厚度以及性能有很高要求的纳米机电系统。基底支撑的石墨烯的表面增强效应和摩擦性能还存在着许多未知和有趣的现象。但是,相对低模量的金属基底并不能充分发挥石墨烯的性能,和实验测试过程中发生了埃米尺度的结构转变,因此难以通过实验方法阐明增强机理和观测结构转变。二维类金刚石薄膜是具有混合杂化键sp2/sp3的新型二维碳膜结构,其机械性能与摩擦性质仍然模糊。为此本文构建了在高模量的4H-SiC(0001)表面的覆盖一层二维外延碳膜的分子动力学模型。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一、在这里,我们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覆盖在4H-SiC(0001)表面的外延碳膜的纳米压痕。因为石墨烯层间距离大约为3.4(?),且其相互作用势是非键的范德华力,所以在压痕深度为h<0.8(?)远小于层间距时(纳米压痕初期),外延双层石墨烯并不能使基底4H-SiC超过其固有刚度。当压痕深度h≥6.45(?)时,与裸露的4H-SiC相比,双层石墨烯增强4H-SiC的纳米复合层状结构(BG/SiC)展现出更强的刚度,由于石墨烯层间产生sp3杂化键从而形成局部二维类金刚石结构,其阻碍位错传播的能力增强,导致4H-SiC基底中出现位错塞积,造成基底中非晶原子数量减少了,因此BG碳膜能削弱4H-SiC基底的软化效应。除此,只有在压痕区域中央形成的sp3键才能有助于BG/SiC的表面机械性能的增强。二、为探究不同结构碳膜的稳定性和强化性质,本文构建了覆盖在4H-SiC的表面的双层石墨烯(BG),氢化双层石墨烯(HBG),类金刚石(DLF)及氢化类金刚石(HDLF)碳膜的热力学稳定性模型和纳米压痕模型。我们发现BG和HDLF能够在室温条件下稳定存在,而HBG和DLF是不能稳定存在,是HDLF和BG的过渡结构。此外,在纳米压痕初期,HDLF/SiC的刚度大于BG/SiC的,HDLF同样能削弱软化效应和在室温下HDLF/SiC的纳米复合层状结构的表面机械性能优于具有其他碳膜的纳米复合层状结构的。三、本文还研究了温度,压痕速度及石墨烯层数对纳米复合层状结构的表面机械性能的影响。温度的提高降低了晶格阻力,使得纳米复合层状结构的机械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在高温900K和1300K下,HDLF/SiC具有最强的机械性能,由于其稳定的结构。压痕速度的增加对BG的晶体结构演变影响微弱,体现在BG/SiC的机械性能随着压痕速度的增加只有小幅度的提高,由于晶体结构缺陷来不及扩散。相比于BG/SiC的,4H-SiC的机械性能对压痕速度的敏感性更高。四、在高垂直载荷80nN≤Fz≤480nN下,4H-SiC支撑的双层石墨烯展现出持久地高润滑性能,对垂直载荷的增加呈现出低敏感度。相比之下,HDLF的摩擦力显著地高于BG的,对垂直载荷的增加呈现出高敏感度。在相同载荷下,金刚石压头与两者之间的粘附能基本相等,由于基底4H-SiC的强相互作用,粘附能对摩擦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摩擦力与褶皱高度成正比,而BG的褶皱高度大于HDLF的;摩擦力与表面粗糙度成正比,而BG的表面粗糙度略微大于HDLF的。因此以上三个影响因素不都是造成两者摩擦力出现巨大差异的原因。这可能由于在粘滑过程中,压头滑移激发HDLF的晶格振动是有着巨大阻尼,而BG被激发的是低阻尼晶格振动,归结于HDLF层间sp3键的传导效应。具有原子摩擦特征的BG和HDLF的平均摩擦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非单调变化,是热激发效应与热波纹效应相互竞争的结果。
其他文献
通海河槽作为连接河流与海洋之间的“桥梁”,是河口地区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带和主要载体。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对外开放最为发达的上海,长江河口河槽在其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水运价值。然而因流域泥沙剧减与河口高强度人类活动,长江河口各大河槽地貌均已发生重大变化,尤其对于长江河口一级分支——北支,长三角地区人类活动的频繁介入已导致北支河槽发生质变,由最初的落潮型河口完全转变为涨潮型河口。目前,北支河槽净输沙向陆的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化石燃料、生物有机物和人造燃料等不充分燃烧而产生的能够在环境介质中迁移的典型环境污染物。大部分PAHs都有导致癌症、畸形和突变的作用,此外还对免疫、神经、生殖和发育造成毒性作用而引发人体疾病。多环芳烃、重金属、大气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后能破坏自由基产生/消除平衡,引发氧化应激的发生,进而引发或增加多种疾病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并在多个瘤种中广泛应用。然而免疫治疗为肿瘤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有时会出现肿瘤生长速度加快或者肿瘤负荷快速增大并产生新病灶的情况,临床上将其称为“超进展(HPD)”。目前关于HPD的争议很多,包括HPD的定义和评估标准,以及生物标志物和发生机制等相关问题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HPD的定义及评估标准、高危因素预测、鉴别等进行系统综述,以期对未来HPD的
学位
从多址接入机制的角度,无线通信网络大致可分为以蜂窝系统为代表的集中式接入网络和以无线局域网Wi Fi、无线体域网等为代表的随机接入网络。后者由于易组网、低成本、高鲁棒性等优点在过去十余年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却始终有着性能不稳定、无法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问题。然而,随着业务的多样化和用户的高要求,网络逐渐呈现出异构化的发展趋势,也涌现出日益多样化的服务质量需求,如在线游戏等要求低时延的实时业务和AR
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3D打印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STL(Stereolithography)模型也变得愈加精细化、复杂化。STL模型的布尔运算是3D打印中模型预处理及再加工的关键步骤之一。传统的布尔运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高,难以满足复杂STL模型数据处理的要求,研究高效的STL模型布尔运算算法对3D打印的数据处理有着重要意义。在布尔运算的过程中,三角形碰撞检测的方法通常决定了布尔
近年来,石墨烯材料在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应用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包括晶体管、柔性电子器件、气体传感器、电容器、存储器等方面。由于单层石墨烯薄膜在很多学科都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质,在催化载体、机械应力、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环境保护、能源存储等方面已取得了许多研究突破。尽管在量产方面还有难点,诸多学者仍在从各个角度尝试不同方法以求制备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薄膜,制造方也试图升级改进石墨烯制备工艺来降低制备成
LF2M铝合金五通管在航空航天领域有较为特殊的用处,为使五通管满足轻量化、一体化的零件需求,内高压成形五通管的研究变得很有意义。本文针对直径40mm,壁厚为1mm的管坯进行五通管成形的研究,通过内高压成形胀出上侧一个直径为32mm的异径支管以及下侧关于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直径40mm的等径支管。设计出了五通管的成形方案并且通过优化试验参数提高了支管成形高度以及使壁厚分布更加均匀。具体研究内容、方法和
功能梯度材料作为一种性能优良又可作为热防护系统的新型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广受青睐。本文拟以功能梯度圆柱壳为研究对象,将航天器热防护表面简化成一个圆柱薄壳,通过理论计算、有限元仿真等对不同边界条件下功能梯度圆柱薄壳自由振动时的模态频率以及热环境下的振动特性进行系列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针对线性混合律Voigt模型,用幂律分布函数将功能梯度材料沿厚度方向均匀分层,分析了室温环境下材料的
本文利用电化学测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不同酸性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测定了蚀孔生长的动力学信息,并对蚀孔生长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蚀孔生长速度与金属离子浓度的对应关系。利用显色法实验证明了蚀孔周围铁离子的存在形式,并通过热力学条件分析了蚀孔生长不同阶段的阴极反应。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根据304不锈钢化学成分配制系列浓度蚀孔模拟液,利用动电位极化得到金属离子浓度与蚀孔生长速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