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是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的成员,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为15kb左右,具有5'端帽结构和3'poly(A)。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的poly(A)对其复制周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PRRSV基因组RNA poly(A)对病毒感染性、RNA合成过程的作用、机理和poly(A)的形成机制还不明确。在本实验室建立的北美型PRRSV感染性克隆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突变PCR获得不同长度poly(A)以及可能poly(A)加尾信号的一系列全长突变cDNA克隆,从而研究PRRSV基因组poly(A)如何形成以及在病毒复制、转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现将研究内容简述如下:1.本研究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北美株感染性克隆pCBC2为平台进行反向遗传操作,通过突变PCR获得poly(A)长度分别为0、5、8、9、10、22、35的全长突变体克隆,经体外转录转染MARC-145细胞,观察细胞病变(CPE),对于能产生CPE的,抽提细胞上清中的病毒RNA,通过G-Tailing法鉴定子代病毒基因组的poly(A)长度。结果表明:1)、poly(A)影响PRRSV基因组的感染性,且最小长度为10;2)、PRRSV基因组poly(A)在感染细胞过程中能被修复。2.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北美株全长感染性克隆pCBC2为基础,通过突变PCR获得在poly(A)中的1、5、10、15位由碱基“A”替换成碱基“G”的全长突变体克隆pC1G、pC5G、pC10G、pC15G,经体外转录转染MARC-145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对于能产生细胞病变的提取病毒RNA,通过G-Tailing法鉴定其产生的子代病毒基因组RNA中是否含有替换碱基“G”;并且将以上病毒传代感染MARC-145细胞24h后抽提细胞总RNA,通过5'RACE鉴定该病毒基因组复制中负链的起始位点。结果显示:pC5G、pC10G、pC15G经体外转录转染MARC-145细胞能产生细胞病变;以上三种突变体所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的poly(A)中均不含有替换碱基“G”;PRRSV负链在其5'末端含有一段长度不等的poly(U)。3.本研究旨在对PRRSV基因组中可能的poly(A)加尾信号进行试验鉴定。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北美株感染性克隆pDBD2为平台进行反向遗传操作,并经mRNA MFOLD预测其3'UTR二级结构,在保证二级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突变PCR获得PRRSV基因组3'UTR一级序列碱基替换的全长突变体克隆,经体外转录转染MARC-145细胞,观察细胞病变(CPE),对于能产生CPE的,抽提细胞上清中的病毒RNA,通过RT-PCR法鉴定突变病毒。结果显示部分3'UTR一级序列碱基替换影响PRRSV基因组的感染性;同时,对可能的几个加尾信号对病毒感染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