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法在缅甸云华师范学院师范部高级汉语听说课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吉林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98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缅甸是非常重视汉语和汉语教学的一个国家,汉语日渐成为缅甸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外语语种。学习汉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汉语了解汉文化,更是为了促进两国经济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满足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汉语能力对缅甸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汉语的听说教学是缅甸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对于母语并不是汉语的学生来讲,学习汉语的听力和口语有着重重的困难,除了汉语本身的难度之外,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也一直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任教的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通常运用的是传统的3P教学法,该教学法在缅甸的汉语课堂中运用起来效果不佳,学生出现了学习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听说水平停滞不前等问题,因此,探索一条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师范班学生的观察,对所教授对象进行教学及学习情况的相关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尝试将主题式教学法运用于高级汉语听说课程教学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有关主题式教学法的研究现状,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主要对主题式教学法进行相关理论概述,包括主题式教学法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缅甸云华师范学院高级汉语听说课的教学情况。从学校运营情况、学生情况、教师情况以及教学情况四个方面介绍学校的概况,主要调查缅甸云华师范学院师范部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主题式教学法应用到高级汉语听说课提供可行性分析。第三章主要是主题式教学法运用于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高级汉语听说课的实施过程。其中包括实施该教学法的原则、流程以及课程案例。教学案例从主题的选取、任务的设计以及教学实践这几个角度,对主题式教学法应用于高级汉语听说课进行了分析说明,最终得出主题式教学法适用于高级汉语听说课的结论。第四章主要是总结主题式教学法应用于高级汉语听说课程当中的优点,比如提高了学习者的话语质量、优化了学习者的话语体系等等。除此之外还总结了该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其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具体的解决办法。结论部分简单的归纳总结并说明主题式教学法适用于高级汉语听说课,并提出教学展望。本文希望能够为海外教师尤其是赴缅甸进行汉语教学的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方面的启示。为教学对象是华裔,所教课程为高级汉语听说课的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方面的思考。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率先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近年来,我国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已
学术话语研究是学术写作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国际学术写作的发展,尤其是学术英语(EAP)写作。引用作为学术写作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鉴于学术写作中恰当引用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学科论文中的引用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在引言部分,因此本研究试图比较交通运输工程和应用语言学英语研究论文引言中的引用特征。本研究借助Swales(1990;2004)CARS
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在不同场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少国家都寻求与中国形成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学习汉语,成为了一种热潮,许多人都希望能够有机会学习汉语,能够掌握汉语。在柬埔寨,尤其是被称为“中国城”的西哈努克港,这里的华人众多,他们中的许多人也都是华人的后裔,内心有着一份深深的中国情结。除此之外,中国与柬埔寨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越来越多的当地
任务型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法之一,任务型教学法主张“在做中学”的新颖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语言教学界的广泛关注。任务型教学法与不同的课型相结合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任务型教学法与阅读课这一课型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使得阅读课的教学更加的生动有趣,对提高学生汉语阅读水平及阅读理解的能力有了很大帮助。本文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等方面出发,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汉语
随着学习汉语人数日益增多,国际汉语教学日趋获得重视。尽管这一领域开始受到国内外的巨大重视,但是受到历史、地理、教育制度、政治等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面对世界各地迥乎不同的学习者和教学环境,汉语推进还是会受到或多或少的阻碍。传统的教学法固然具有先天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能保障汉语教学的时代性与发展性。当前的汉语教材大多数具有普适性,即便是用针对性语言编纂出来的教材也不例外。如果在普适性教材的基础上不加区
TPACK是教师使用技术进行有效教学所必需的知识,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随着TPACK理论框架与教育信息化趋势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将技术知识融入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同时要求课堂通过TPACK理论框架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以提高教学效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应重
国际政治学者常重视研究地缘战略棋手、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或者重点关注世界政治中的“心脏地区”,常忽略世界政治中的“边缘地带”,然而一些小国或“边缘地带”在某一时期常扮演重要的“搅局者”角色。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这一世界政治地理中的“边缘地带”在中世纪,尤其是在维京时代,维京人通过烧杀抢掠向欧洲的“心脏地区”展现了令人可怖的影响力,成为影响欧洲地区秩序的重要因素。学界对造成这种冲突的原因
语言学习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而小学生作为国外汉语学习的一大主力军,目前学界对此群体的汉语学习焦虑的实证性研究成果不足。本文通过对非洲国家——毛里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必修课之一,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但在现实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学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创新和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本研究将应用心理学中的团体辅导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借鉴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
英语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其重要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听,说,读,写是构成语言技能的四大基本要素。而其中,写作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最难的一个部分。在传统的英语写作评价中,老师普遍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重视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此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指出,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