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瓦斯灾害协同控制技术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中平能化集团平煤股份所属十二矿深部(埋深≥1000m)近距离(8~12m)、低采高(1.3m)和高瓦斯耦合作用下的上保护层瓦斯治理问题,以及上保护层开采巷道留设的保护煤柱造成的被保护层卸压空白带问题,利用弹性力学、岩体力学、损伤力学、渗流力学等相关理论,通过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煤矿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瓦斯灾害协同控制技术,取得了如下主要创新性成果:针对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面临的保护层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和被保护层局部区域未卸压等问题,提出了大直径穿层递进埋管抽采和下被保护层局部未保护区域的定向水力压裂技术来协同控制瓦斯灾害的研究思路。实现了保护层工作面的安全快速推进和被保护层的全区域消突,为今后其他类似条件下的煤层群开采提供了治理思路。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首次研究了不同保护层开采高度、不同层间距、不同层间岩性对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条件下下伏煤岩体卸压影响。研究发现了保护层工作面开采高度越大,对被保护层的卸压保护效果越好;随着层间距离的增加,保护层的卸压效果越来越差;而由于层间坚硬岩层的控制,其存在不利于下方煤岩体的应力降低,且还遏制了下方岩体的膨胀变形,不利于下被保护层透气性的增加。首次提出了大直径穿层递进埋管抽采技术,既克服了采用传统的沿空留巷等措施造成的施工量大和维护困难问题,又避免了在本煤层采空区埋管抽放造成的巷道空间受限问题,在不影响保护层工作面开采的条件下,创造性的解决了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频繁超限问题。实践表明,该技术实施效果显著,抽放瓦斯纯量达到29.1~35.3m3/min,抽放瓦斯浓度平均为13.7%,上隅角瓦斯浓度平均维持在0.51%。针对平煤十二矿被保护层与保护层层间距小、存在被保护层局部区域未卸压、地应力相对集中区域的特点,提出采用定向水力压裂技术消除局部未保护区域的突出危险性,同时采用定向孔的导向作用,避免了单一水力压裂孔易造成应力集中、形成高压蓄能区的问题。采取该技术后突出判定指标q值和S值显著降低(q值降为1.0 L/min左右;S值降为2.0 kg/m左右),工作面危险性效检预测指标超标的比例大大减低,变化幅度降低;单孔抽放浓度平均增加了70%,瓦斯流量增加了382%。本文为煤矿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条件下瓦斯灾害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课题研究期间,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EI检索2篇,并获得各类科研奖励6项。该论文有图105幅,表10个,参考文献109篇。
其他文献
介绍了如何利用针筒和软件自制U型管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进行渗透作用实验的探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目的考察穿山龙提取物中薯蓣皂苷的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薯蓣皂苷含量,分别考察不同肠段、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P-gp
从师范院校学生实际出发,以"原电池电动势测定"为例介绍了笔者实验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法.即: 首先介绍、分析了外推法测量电动势必然产生的系统误差,改进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用Na2MoO4和ATP混合液处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通过观察液泡颜色变化和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推测出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渗透
淮北矿区受燕山期岩浆活动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国内外对岩浆岩对瓦斯赋存规律的控制作用、岩浆岩侵入和突出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对岩浆岩侵入煤层瓦斯赋存规
教育是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应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从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出发,探讨生命教育的价值体现,基于生命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应该是:转变德育观念,确立生命
目的互联网环境下,研究用户群体对移动广告设计的态度、习惯和关注重点。方法前期选取日常使用移动手机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用户访谈,中期统计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对比不同用户
生命教育近几年的兴起引起了生命教育与德育间的广泛联系,两者之间是谓何种关系似乎有些模糊不清,是互相独立还是包含关系有待做出准确科学的厘清,有助于分别完善理论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