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劳动研究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数据和创意是推动数字经济的根本动力,平台用户的“玩乐”活动为互联网行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本文从产业价值视角探讨:网络用户如何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创造了何种价值。文章采用民族志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并在文献综述和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劳动是网络用户在虚拟空间进行非特定目的活动而产生价值的过程。数字劳动的出现有其内在动因,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社会化”即“随时、随地”劳动成为可能。数字劳动的形式和数字劳动的产品,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秘密”。“众包”的机制解决了任务分配和平台内容建设问题。“非雇佣性雇佣”则将成本降到无酬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数字劳动者们的“玩乐”活动产生了两个层次的产品,即前台的流量、后台的数据沉淀。个体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推动了数字劳动的永续发展,在用户被全面数据化的基础上,数字劳动者“永久”地为互联网产业赋能。因此,应当肯定并重视数字劳动蕴含的重要经济意义和产业价值,同时,应该警惕数字劳动所强化的剥削,并适当的予以规范,从而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其他文献
冯骥才是当代作家中选入语文教材作品较多的作家之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冯骥才语文课》(2018年)一书汇集了各类语文教材中的冯骥才作品37篇,其中入选过中学语文教材的有25篇。冯骥才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作品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本论文以《冯骥才语文课》为契机,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冯骥才作品进行研究。除绪论和结论外,本论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冯骥才作品概况,对教材中的作品篇目分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全面普及,如何适应新一轮教材的实施成为初中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这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极大考验。而在这其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是关键;同时,被定义为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性质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虽然是针对高中新课标而提出的,但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初中生学情等方面的分析可知“活动型学科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
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集聚迸发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以“互联网+教育”为抓手,大力推广教育云服务应用,以学乐云平台为代表的各种教育云平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教育中开始广泛应用。本研究以对山东潍坊地区三所使用学乐云平台的小学实地调查为切入点及依据,一方面,聚焦学乐云平台的教学方法,依托学乐云实现语文翻转课堂的常态化教学,揭示云平台教学规律,提出云平台教学策略,为一线语文教学工
学位
被编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作品都是文质兼美、千古流传的文学经典,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探究学习,学生可以体悟作者的情感,丰厚文言知识的积累。新时代要求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汲取传统文化养料,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从而培育学生的文言语感。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也不断创新,从目前使用的2019版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分析情况来看,文言文仍在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集中表达,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作为小学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儿童文学选文,其选编方式将直接影响语文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二年级正在打基础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归纳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对《开明国语课本》和部编本两个不同时代的小学语文教材1-4册中的儿童文学选文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比较研究,并得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挖掘新的课程资源。绘本是现代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如何更好地进行绘本教学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绘本是17世纪诞生于欧洲的读物,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我国在引入绘本后,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研究。尤其是本世纪初期,大量的绘本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一般绘本教学的研究大多脱离现行教材,广大教师未能积极探索绘本作为课程资源与教材的结合。本文旨在研究绘本教学的理论和模式,厘定“指向学科素养的绘本
学位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但如今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割裂两者的联系,把阅读和写作当作互不相干的两个模块分别进行教学。就目前看来,写作教学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写作仍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题,故通过阅读教学来促进学生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本论文旨在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材料,通过探寻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促进写作训练的有效结合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