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在社会建设方面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表达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个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引导和规范宗教的健康发展。宗教问题,关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安定,不容忽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宗教问题的科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离不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政策指引。本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前提,总结和梳理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内容,指明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价值,以及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文章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大背景,阐释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溯源、发展历程和基本内容,研究分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理论,如何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创新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计划经济时代公
利益冲突是服务提供者试图为两个以上相互排斥的利益服务时,存在可能为了实现一个利益而损害其他利益的情形。在金融领域,特别是证券投资咨询领域,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投资建议
双倍工资罚则是指用人单位未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法定期限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承担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
本文以“刘某某等骗取社保资金一案”为例,通过对诈骗罪的法律分析,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该案社会影响较大,其间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争议点较多。  本文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制度法学是当代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中流砥柱,是继哈特和拉兹之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最新发展。它是由麦考密克和魏因贝格尔两位学者共同创立的。他们通过对凯尔森理论的批判和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权是人大权力结构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由于财政涉及政权运作的基础,故财政监督在人大监督中居于极其关键的地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