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伴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但EGFR-TKI靶向治疗在中位8-16个月后不可避免的出现耐药进展,目前获得性耐药后的后续治疗方法尚无标准方案。为探求更优的后续治疗策略,本文选取EGFR-TKI最终获得性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后续治疗采用培美曲塞或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比较两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 入组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伴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患者62例,既往一线行含铂双药化疗,接受EGFR-TKI一线维持或二线治疗后获得性耐药,病情缓慢进展。2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化疗组,化疗组30例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dl,每21天一个周期,直至肿瘤进展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联合组32例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d1,每21天一个周期,吉非替尼250mg, qd,口服,直至肿瘤进展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3以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 OS)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近期疗效全部入组62例病例均完成2个周期化疗,可评价疗效。联合组ORR为63.3%,化疗组ORR为33.3%,联合组ORR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218,P=0.040),联合组DCR为84.4%,化疗组DCR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3,P=0.652)。2远期疗效从接受本次治疗第1日开始计算,随访时间截止至2015年7月。联合组的中位PFS为8.0月,化疗组中位PFS为6.3月,联合组中位PFS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3,P=0.005),联合组中位OS为12.7月,化疗组中位OS为10.0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0,P=0.075)。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液系统毒性和胃肠道反应,1-2级多见,3-4级发生率低。与化疗组相比,联合组白细胞减少(χ2=4.089,P=0.043)、皮疹(χ2=5.858,P=0.027)发生率高。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缓解,未影响后续化疗。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TKI获得性耐药后,后续治疗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较单用培美曲塞可获得更高的ORR,中位PFS延长,不良反应可耐受,结果尚需大样本资料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