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一种特发性高血压综合征,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该病在国外的发病率为5%~7%,国内为9.4%。尽管世界范围内对子痫前期的研究很多,但是其确切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母-胎界面免疫失衡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病因,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众所周知,胎儿携带有一半父亲的基因,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胎儿对母体而言相当于一种同种半异体移植物。正常情况下,机体对于“非己”的异物都会产生免疫识别和排斥反应。然而,正常的妊娠过程中并不出现母儿排斥,这是因为母亲和胎儿间存在免疫耐受,可保证母胎免疫平衡。然而一旦该平衡被打破,就可导致一系列类似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的发生。HLA是引发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其Ⅰb类抗原HLA-G,因其特异性的表达在母胎界面的绒毛外滋养细胞上,促进滋养细胞的侵入,抑制蜕膜NK细胞活性,维持母胎免疫平衡而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HLA-G基因具有有限的多态性,其多态性的存在可能会影响HLA-G的稳定性,导致胎盘中HLA-G的表达异常或下降。HLA-G表达下降或异常与一些主要的妊娠相关疾病相关,例如复发性流产,子痫前期等。基因的作用最终都通过其翻译产物—蛋白的功能表现出来。可溶性HLA-G亚型(sHLA-G1/G5)在妊娠期维持母儿免疫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次研究我们测定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晚孕者胎盘中sHLA-G1/G5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妊娠晚期胎盘sHLA-G1/G5的表达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目的本课题采用Real-time 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的技术,比较妊娠晚期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晚孕组两组产妇胎盘中sHLA-G1/G5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有无差异,探讨胎盘中sHLA-G1/G5的表达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收取2008年10月—2011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经临床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的产妇胎盘85例,正常足月妊娠产妇胎盘104例。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乐杰主编的第七版《妇产科学》。两组孕产妇均为中国汉族居民,单胎剖宫产。2方法胎盘娩出后15分钟内避开胎盘边缘以及钙化和坏死处,分别于胎盘3点、6点、9点、12点处以及中心处,收集母体面5块组织(2cm×2cm×0.5cm),用无菌滤纸反复吸取组织表面的血,用于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组织装入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用于提取RNA和蛋白的组织剪刀剪碎后装入无菌冻存管内,然后迅速放入液氮罐,最后-80℃冰箱冻存备用。本课题采用Real-time 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的技术,测定妊娠晚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晚孕产妇胎盘中sHLA-G1/G5mRNA和蛋白的表达。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Real-time PCR的相对拷贝数的统计用Log拷贝数法,两组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两组孕产妇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15±5.28,与天上常对照组的29.64±6.17相比,不存在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平均孕周34.27±3.3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8.56±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1)2两组孕产妇胎盘组织中HLA-G1/G5mRNA的表达2.1两组孕产妇胎盘组织中HLA-G1mRNA的表达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HLA-G1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图3.1)2.2两组孕产妇胎盘组织中HLA-G5mRNA的表达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LA-G5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图3.2)3两组孕产妇胎盘组织中sHLA-G蛋白的表达sHLA-G表达在胎盘的滋养细胞上,包括绒毛滋养细胞和绒毛外滋养细胞,尤其集中地表达在母胎界面的绒毛外滋养细胞上。免疫组化的结果提示:sHLA-G在滋养细胞的胞浆,胞膜中均有表达,而且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sHLA-G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见图3.3,3.4和3.5,)Western Blot的结果为: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中sHLA-G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60±0.023,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375±0.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图3.6和3.7)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晚期患者胎盘组织中sHLA-G亚型(sHLA-G1/G5)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