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情感是人的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是行为主体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以社会认可的道德观念或道德准则为依据,对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几乎所有的人类情感都可以被纳入到道德情感系统之中,成为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从经验层面上看,我们可以从道德情感的内容、形式、技能、价值等层面理解道德情感的结构特征,从而明确道德情感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整合体。从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的四个向度:自我意识取向的道德情感、人际交往取向的道德情感、社会责任取向的道德情感和生态文明取向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在促进个人品德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指向、驱动和强化的作用。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情感总体状况表现良好,但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多重影响,他们的道德情感冲突已初露端倪。大学生道德情感冲突是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由于道德认知、道德需要、利益选择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别和对立,在对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体验中引起情绪上的相互对抗状态。大学生道德情感冲突既有利于消解大学生的生存悖论、有利于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又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虚无、引发大学生道德冷漠等问题。此外,从利益需求的承担者维度和道德情感的价值属性维度并结合大学生道德情感状况,我们把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冲突划分为基础性道德情感与复合性道德情感之间的冲突、个人道德情感与群体道德情感之间的冲突、道德的情感与不道德的情感之间的冲突等三种表现形态。道德情感因本身具有情境性、差异性、波动性等特点,其产生冲突的原因也必然是复杂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尝试从社会转型、社会思潮、教育反思、文化审视、主体剖析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中探寻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冲突的缘由,进而为协调其道德情感冲突,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与层次提升,提供理论上的可能性依据。分析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冲突的内涵、表现形态以及影响因素的根本目的在于,协调大学生与自我、与社会、与他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对抗性情绪,培育他们复合性的、群体性的、道德的情感,实现社会道德的个体内化,消除由于道德情感的缺失、淡薄而导致的人际隔阂、认知偏差和道德冷漠现象,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健全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在温馨和美的道德情感浸润中的良序运行。然而,协调大学生道德情感冲突,不仅仅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即需要教育履行担当、需要文化肩负使命、需要道德环境优化。它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工程,需要大学生个体的心理调适和道德实践,即通过增强道德认知、磨炼道德意志、投入道德实践进而完善大学生道德情感。由此,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冲突协调既需要建立社会赏罚协调机制、舆论监督协调机制、利益调控协调机制、教育引导协调机制;又需要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相一致的原则和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原则;也需要把握个体德性的养成和社会道德环境的营造两个目标的协调导向;还需要培育自我意识取向的道德情感、社会责任取向的道德情感、人际交往取向的道德情感、生态文明取向的道德情感。同时,创新以境激情法、以知导情法、以情染情法、以行固情法,也是协调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情感冲突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