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示语作为一种语用现象,直接涉及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关系.说话人与言语事件中各种语境参数(如听话人,以及时间、地点、话语)之间的联系就是通过指示语来表达的.对于传统研究而言,指示正是通过它在言语事件中充当的功能及它所表示的语境参数来定义的.该文首先就传统的指示语研究作了扼要的介绍,然后指出在传统的研究中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第一,传统的指示语研究严格区分指示词语和非指示词语以及它们的用法,这种刻板的分类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于指示语的全面理解.第二,以自我为中心是所有指示类型的一个基本特征.在言语事件中,通常以说话者为中心角色.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指示语有时也会发生自我中心转移和语境变换.对这一指示投射现象,传统的研究没有给予令人信服的解释.第三,一些指示代词和指示副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分别充当地点、时间以及篇章指示语.这一现象表明至少在这三种基本指示类型中,隐含一些共有的认知联系. 该文综合了认知语言学的不同理论对以上现象加以分析.文章认为指示语作为一种语用范畴可以结合菜考夫的理想认知模型进行理解、心理空间理论能够对指示语的投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类典型理论会更加清楚地显现指示范畴中指示语的各种用法.在此基础上,文章进而探讨了基本指示类型的共同起源.文章认为社交,时间,篇章指示语分别是物理空间向社交空间,时间和篇章结构进行的隐喻投射.作为概念隐喻认知的结果,表示空间关系的地点指示语常被用来表达社交,时间,篇章指示语,这一分析也有力地验证了菜考夫形式空间化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