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采取野外调查、定位观测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沙葱的生态地理分布特性、干旱适应性、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境内,沙葱水平分布于E:98°48′11″~104°48′27″,N:36°57′25″~40°36′24″,垂直分布于海拔800m~2000m。包括河西走廊北部和河东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分布区面积约125715.9km2。沙葱的群落组成较为简单,有76种分属14科45属,可分为5类14群丛,空间结构可划分成5个层片;数量因分布区土壤水分状况不同而不同。沙葱是强光合作用植物,5月份净光合速率平均达到19.86μm°lCO2/m2·s-1和,8月份达到10.33μm°lCO2/m2·s-1;5~8月份平均净光合速率逐月降低。光合作用随光强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光补偿点为58.9μm°lph°t°ns/m2·s ,CO2补偿点为158.2ppm;刈割、灌溉等措施不能明显提高沙葱的光合作用。沙葱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驯化栽培后,五月份其日平均水分利用率达0.85μm°lCO2/mm°lH2O,8月份达0.93μm°lCO2/mm°lH2O,均高于同期苹果梨和新红星苹果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沙葱对干旱有极强的适应性,在0~15cm土壤层含水率≧1.99±0.21%,生长正常,≤0.885±0.12%,枯黄并进入休眠状态。它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征,决定了沙葱对干旱具有的极强的适应性。沙葱出苗后,0~10d内生长速度最快,达1.6cm/d,15d后不再明显生长,20d后部分叶片开始枯黄。整个生育期温度在0~30℃内。驯化栽培后生长符合对数曲线,叶片中的矿质营养含量增加,氨基酸和常规养分含量降低9%~23%。水汽压、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气温同高生长关系密切,关联度系数>0.5,而粗生长只跟日照时数关系密切。沙葱驯化栽培的适宜播种密度为5㎝×15㎝,适宜灌水量为每个刈割周期600-750m3/hm2;施肥对沙葱生长影响不显著,但适量施肥是必要的。沙葱驯化技术主要包括种子播种技术、分根移栽技术、种子生产技术和反季节栽培技术。沙葱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