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远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它可以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该工程于2007年底硬件建设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完工,转入普遍应用阶段。河南省的硬件建设也于同期完成,全面进入应用期。此工程实施的核心是远程教育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因此,本课题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整合理论的指导下,评介了基于三种硬件模式的教学应用模式,深入、系统地对河南省“农远工程”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前期经验,发掘问题,挖掘原因,提出发展对策。其研究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加快实现工程目标,以及为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媒体、学习支持服务、决策、发展策略等内容的研究提供参考,进而丰富远程教育理论,更好地把握其发展方向。本研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通过文献法考察“农远工程”的研究现状、行政部门下发的文件,以及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领导在一些会议上的讲话等;通过问卷调查法,掌握被访者的基本信息、教学模式开发情况、资源接收与开放情况、设备管理情况、学校考核情况、教师应用的态度、影响教师应用“农远资源”的因素、资源应用情况、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情况、教师培训情况等;通过访谈法掌握教师应用远程教育教学的效果情况、“农远资源”的需求情况、资源与课程整合情况、远程教育设备的需求与操作情况、教师的应用积极性情况、考核情况、教学模式的开发情况、培训情况、信息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情况、设备管理与维护情况等;通过实地考察法,进行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的观察资料。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阐述了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研究现状和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提出了“农远工程”的理论基础,即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整合理论。笔者认为,这两种理论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为其提供了指导。第三部分评介了基于三种硬件模式的教学应用模式,以期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应用模式提供帮助。第四部分概括性地介绍了河南省的应用概况,重点指出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经费因素、观念因素、培训因素、运行机制因素进行归因分析。主要总结了五个方面的问题:认识需要加深,积极性有待提高;硬件建设和资源建设存在不足;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低,信息技术人员技术能力不高;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教学应用模式开发不成熟。第五部分针对河南省“农远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首先更新观念,增强认识,创造应用环境;其次,确保经费投入和使用;第三,加强硬件建设与维护;第四,加强资源开发;第五,强化教师培训;第六,建立“农远工程”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推进“农远工程”的顺利运行。第六部分为结束语,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总结,同时也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