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本文在对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基本内涵及现时外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传统收益的特点和在当前经济环境中遇到的挑战。从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选择的博弈与修正中,认为会计学中全面收益理想内涵是与经济学收益完全契合的概念,在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博弈过程中达到了和谐和统一。全面收益理论既克服了经济学收益不符合会计确认、计量要求的缺陷,又使传统会计收益具备了经济意义,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全面收益是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相互协调和相互转化的结果,它代表着现代收益理论的发展方向。同样,在全面收益基础之上编制的全面收益报告代表着现代财务业绩报告的发展方向。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极大的风险,使得传统收益报告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传统收益报告对于现代企业的多种收益表现形式和一些非传统收益来源的反映已经有些苍白贫乏;对于当前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也显得无能为力。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基于准则经济后果的考虑,并妥协于企业“平滑收益”的需要,允许一些收益项目绕过收益表而仅仅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变化,以至于体现企业财富增加的净资产变动和净利润之间缺乏明朗化的联系,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对收益报告的改进。会计学界和实务界纷纷提出改进建议,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G4+1集团几乎都在致力于改进现有的收益报告。经过多方努力,一个新型的收益报告形式——全面收益报告已经跃然纸上,并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得以尝试。收益报告的改进已经势在必行,我们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值得深思。本文指出我国报告全面收益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应立足于国情,借鉴英美等国用全面收益报告改进收益报告的做法,循序渐进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并着重分析了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应确定的会计要素、报告格式和重点披露的内容等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收益报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