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级青少年散打教练员执教行为之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42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省级青少年散打队教练员执教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执教行为中的选材行为、训练安排行为、思想教育行为、比赛指导行为、队伍管理行为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访谈法及统计法研究青少年散打教练员执教行为的方式及特点。研究结果如下:1.青少年散打教练员的执教行为是教练员为了实现教练目标在执教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这种行为依赖于教练员的执教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科学选材、训练安排、思想教育、比赛指导和队伍管理等方式表现出来。2.青少年散打教练员的执教理念是教练员基于青少年运动员成长规律和对散打项目的理解而持有的理性观点,在执教理念向执教行为的转变过程中,受到教练员理论知识欠缺,科研能力不足,教练员培训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3.青少年散打教练员对科学选材非常重视,队员选材工作比较合理,资金问题导致各省选材基础差异性较大;教练员主要从个人行为感染、沟通过程中引导和评选先进个人激励等三种教育方式培养青少年散打运动员的意志品质、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4.教练员倾向于独自制定训练计划且以阶段训练计划和周计划为主;课计划制定方面主要依据运动员状态和训练目标,计划执行情况受较大影响;教练员通过赛前熟悉比赛规则和布置技战术、赛中应对突发事件,及时调整运动员状态、赛后解决运动员出现的不正当行为等方式对青少年散打运动员进行比赛指导。5.教练员通过观察队员的平时表现和找队友谈话的方式了解队员基本生活状况,比较关注队员的生活作息和队员的身体健康,当运动员出现不良生活状况时多采用训斥和悉心教导的教育方式;在训练管理方面比较偏爱天赋高且听话的运动员;教练员与运动员发生争执时多采用私下教育的方式,对待运动员之问的争执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研究实验室日前开发出一种在单个轻量级铜线里既可传输又能储存电量的方法。实验团队以单一的铜线开始,在铜导线外表面生长出一层纳米晶须;然后用一种特殊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首先体现在农村社区层面,出现了不同的农村社区,有的村落以工业生产为主,有的村落依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变迁的影响不仅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