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鱼丸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及货架期模型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海水资源利用有限,淡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研究的热点。鲢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其产量大、味道鲜美、营养物质丰富,具有很高的潜在市场价值。近年来,鱼糜制品具有营养价值高、食用方便及安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将鲢鱼进行深加工开发鱼糜制品,能提高其附加值。但同其它淡水鱼一样,鲢鱼鱼糜存在凝胶性能差、腥味重且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因而其商业化程度较低。同时,鱼糜制品在流通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如温度、微生物、包装方式的影响,导致其品质下降,货架寿命缩短,进而使鱼糜制品的经济价值降低。由此可见,研究鱼糜制品的货架期也十分必要。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以鲢鱼鱼丸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鲢鱼鱼丸在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对优化后的鲢鱼鱼丸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最后预测了鲢鱼鱼丸货架期,为鲢鱼鱼糜制品深加工利用以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探究了淀粉、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TG酶)、蛋清蛋白三种外源添加剂对鲢鱼鱼丸凝胶特性的影响,并以凝胶强度和感官评价为响应值优化出外源添加剂最佳添加量,最后对比优化前和优化后鲢鱼鱼丸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三种外源添加剂(淀粉、TG酶、蛋清蛋白)对鲢鱼鱼丸凝胶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外源添加剂添加量分别为4.8%、0.15%、3.5%时,鲢鱼鱼丸的凝胶强度和感官评价达到最佳,分别为410.87 g.cm和8.43分,进行验证试验得到凝胶强度和感官评价别为405.8g.cm和8.27分,相对误差分别为1.23%和1.90%,表明响应面模型能很好预测鲢鱼鱼丸中外源添加剂最佳添加量。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优化前的鲢鱼鱼丸结构呈纤维状、且孔洞大小不一,而优化后的鲢鱼鱼丸淀粉颗粒均匀致密镶嵌在凝胶网络结构中,其表面光滑平整,凝胶结构较好。(2)在加热过程中,探究了不同凝胶化温度(35℃、40℃、45℃、50℃)和凝胶化时间(0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对鲢鱼鱼丸凝胶品质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40℃时,鲢鱼鱼丸的白度、凝胶强度、保水性、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及感官评价等品质指标达到最大值。在不同凝胶化温度条件下,凝胶化时间鲢鱼鱼丸的凝胶品质规律不一致。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当温度为35℃、40℃和45℃时,鲢鱼鱼丸的凝胶品质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当温度为45℃和50℃时,鲢鱼鱼丸两段式加热的白度同一段式加热相当。50℃为鲢鱼鱼丸凝胶劣化温度,其凝胶品质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凝胶化温度和时间对鲢鱼鱼丸内聚性和弹性影响不大。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凝胶化温度为40℃条件下,淀粉能均匀的镶嵌在凝胶网络结构中,孔洞较小,且随着凝胶化时间的增加,鲢鱼鱼丸的结构更加均匀致密。最后通过相关性、因子及聚类分析可以得出,当凝胶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0℃、60 min时,鲢鱼鱼丸综合评分最高。(3)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了鲢鱼鱼丸在原料鱼糜、盐擂、调味擂溃、凝胶化及成品阶段5个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5个加工过程共鉴别出10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计算相对气味活性值发现,鲢鱼鱼丸加工过程有贡献的(ROAV≥0.1)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有19种。对1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前三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鲢鱼鱼丸在原料鱼糜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集中,加盐擂溃后正己醛含量最高,该物质是鲢鱼鱼丸在加工过程中的主体腥味物质。随后在调味擂溃、凝胶化以及成品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开始增加,这些物质构成鲢鱼鱼丸独特的风味。(4)预测了鲢鱼鱼丸在-18℃贮藏条件下的货架期及与市售鱼丸基本营养指标进行了对比。通过对-4℃条件下鲢鱼鱼丸的菌落总数、p H及TVB-N与感官评价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确定了产品品质变化的主要因子为菌落总数。以菌落总数为参数,通过一级反应动力学和阿伦尼乌斯方程,预测出鲢鱼鱼丸在-18℃条件下贮藏期为335天。与市售鱼丸相比,自制鱼丸蛋白质、水分含量略高,脂肪、淀粉含量偏低。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对比市售鱼丸,自制鱼丸含有较高的赖氨酸,属于优质蛋白原,食用价值较高。
其他文献
根据煤炭产业发展的趋势,首先从精益管理的角度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煤炭企业的精益管理指标进行评价;然后对精益安全、生产、成本、销售管理等二级指标,以及百万吨死亡率、采煤机械化程度、生产的信息化程度等三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确定了精益管理模式下煤炭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就如何构建精益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脑-肠轴作为神经系统和胃肠道间进行沟通的双向神经体液信号交通系统,其介导的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脑-肠轴主要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系统)、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肠道细胞)及肠道菌群,主要的解剖学组成、信号传导进行总结梳理,并对各组成部分在肠道疾病中的
谷氨酰胺作为人体内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正常机体所需谷氨酰胺由机体自身供给不需外源补充,但机体遭受应激或创伤时,免疫系统及肝脏、肾脏和肠道等器官对谷氨酰胺需求增加,需要外源补充谷氨酰胺。具有严重代谢应激的机体补充外源谷氨酰胺后,可以缓解体内谷氨酰胺不足的状况,满足免疫系统和胃肠道新陈代谢的需求。L-茶氨酸是茶叶中的特征性氨基酸,分子结构与生理功能与谷氨酰胺都十分相似,具
身体问题在传播研究中的缺席和回归成为近来传播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期封面专题聚焦"传播视角下的身体研究",学者们分别探讨了传播参与身体再造的历史性进程、传播研究切入身体问题的主要路径、数字媒介传播对于新型智能身体的塑造如何重构了传播与人的新型关系、媒介技术视角下的"数字身体"、智能传播中的人机互动实践及意义等问题。
期刊
迄今为止,《白毛女》已经诞生了七十多年。随着人们知识的逐渐深入,《白毛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优秀剧目,而是一种歌剧的代表。《白毛女》代表着我国戏剧由秧歌走向歌剧的转变,也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样式的诞生。我国的歌剧在经历了20世纪的萌芽期、30年代的探索期和40年代的延安时期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歌剧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白毛女》的成功,开创了我国现代歌剧成功创作的先河,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功能,在我国歌剧走向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PD病人的增加将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PD的典型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异常聚集的淀粉样蛋白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形成病理包涵体即路易小体(Lewy body)。研究发现路易小体不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同样存在于外周神经
学位
期刊
<正>创新推行“六个一”机制,激发办公室干部学理论、钻业务、强本领劲头,推动“三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近年来,福州市闽清县委办公室深入践行“五个坚持”,创新推行“一堂课、一调研、一分享、一总结、一支笔、一运动”的“六个一”机制,推动“四强”党支部建设,锻造出一支在思想上有新收获、理念上有新突破、能力上有新提高、服务水平上有新提升的党办队伍。
期刊
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当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加强企业管理,才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会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现代化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能够有效促进公司会计工作质量与管理效率的同步提升,实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高效利用,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速度逐渐加快,然而其中存在的风险也应该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将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