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内蒙古正蓝旗城镇化建设推进,工业化水平提高,地方特色草原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随之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对闪电河正蓝旗元上都遗址段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根据正蓝旗气候特征及该河段水量补给方式,监测时间选在2013-2016四年的7-9月集中降水期内,每月采样一次。采样地点选在水量较丰富,流速较稳定,且为元上都遗址段上游距离最近、人为活动影响最大的区域。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基本监测项目,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可能污染源,选定16项监测因子:溶解氧、PH、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氟化物、硫化物、氨氮、六价铬、铜、锌、铅、镉、砷、汞、石油类。且根据该标准中对地表水水域功能区的划分,以上各检测因子结果评价执行Ⅴ类标准限值。通过监测得出结论:2013-2016四年期间,闪电河正蓝旗元上都遗址段水质总体变化较小,但部分检测因子存在明显变化且有超标情况。(1)理化指标:pH值基本上呈逐年增大趋势,且2016年存在超标现象;溶解氧呈逐年下降趋势。(2)还原性综合指标: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基本上呈逐年增大趋势;且2013、2015、2016三个年度均存在超标现象。(3)重金属类检测因子:六价铬、铜、锌、铅、镉、汞六项指标四年期间基本上无变化,检测结果均达标且多为检出限以下。(4)其他非金属类检测因子:挥发酚、硫化物、氨氮、砷、石油类五项指标四年期间均变化较小,且全部达标。而氟化物基本上呈逐年增大趋势,且2016年存在超标现象。通过对以上监测结果的讨论,总结导致部分检测因子超标及变化趋势的可能原因,并根据原因逐一分析排查,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该河段水质保护的建议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