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所致。本文旨在探索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ASL)中特征性表现-动脉穿行伪影(ATA)对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同时以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为标准,比较ASL与DSC-PWI在此类患者血流动力学评估上的一致性与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晋城大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患者,共40例,均由DSA、CTA或MRA证实。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36~81岁,平均年龄为57±14岁。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如姓名、性别、是否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等。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MRI以及DWI、MRA及ASL扫描,其中12名患者同时进行了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扫描。通过对患者三个月~一年期的随访,依据随访结果根据是否发生了缺血性事件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指标与影像学指标,判断这些指标与患者预后状况是否有关;另外同时比较了ASL和DSC-PW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一致性与参数的相关性。影像分析由两位神经影像科医师独立盲法进行判断,有争议时两者商议后给出一致结果。结果:在所有进行检查的40例患者中,共有23例(57.5%)患者的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脑血流图中出现皮层明亮高信号(即ATA)。根据随访结果,有再发缺血性事件的患者为12例(30%),无再发缺血性事件的患者为28例,其中在有再发缺血事件的12例患者中,有4例(33.3%)患者的ASL脑血流图中出现动脉穿行伪影,其余8例未出现此征象;而无再发性缺血性事件的患者中有19例(67.9%)患者的ASL图中显示高信号,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ASL脑血流图中动脉穿行伪影在预后好的患者中更多见,说明动脉穿行伪影有助于预测患者良好预后。结论: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的特征性征象—动脉穿行伪影,或许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预测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