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总结了辽南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及其特点。厘定了万福变质核杂岩,对其基本特点开展了深入研究,确定了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对,阐述了其剥露机制。并结合中国东部、俄罗斯远东和东蒙地区区域伸展构造的特点综合分析,阐述了该变质核杂岩对对于区域岩石圈减薄过程的意义。获得以下成果:(1)对辽南变质核杂岩的主拆离断层带及其构造-岩浆关系开展了深入研究。辽南变质核杂岩具有三层结构,由五部分组成。主拆离断层带内岩石在空间上具有分带性,它是一套以糜棱岩为主的反映地壳深部岩石在隆升过程中不断演变的糜棱片麻岩到微角砾岩构造岩组合。辽南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具有典型的波瓦状构造特征,它与下盘晚期阶段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同步发育。(2)首次厘定了万福变质核杂岩,它是一个典型的Cordillera型变质核杂岩,具有三层结构。主拆离断层倾向东倾角较小,拆离断层带拉伸线理与擦痕构造倾伏向东,运动学指向显示下盘向北西西方向运动。(3)对五个岩浆岩样品进行锆石U-Pb测年得出,火山岩的年龄具有两个时期,分别为为构造期前(SL0530,169±8 Ma)和同构造期(SL0585,123±7 Ma);花岗岩的年龄具有三个阶段,分别为:构造期前(SL05103,166±4 Ma)、同构造期(SL0543,124±3 Ma)和构造期后(SL0536,113±2 Ma)。而同一构造期的火山岩和花岗岩样品的年龄非常相近,说明本区岩浆事件时间上的一致性。(4)万福与辽南变质核杂岩构成一个变质核杂岩对。辽南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时间略早于前者。万福变质核杂岩的发现为阐述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的力学和流变学属性,及岩石圈减薄范围提供了新证据。(5)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演化过程的年代学格架,为阐述辽东半岛南部晚中生代时期岩石圈伸展减薄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赵房岩体所记录的拆离断层停止时限(113Ma)可以作为辽东半岛南部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转捩点。(6)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与其他地区发育的伸展构造在形成时代、运动学规律等方面具有统一性。揭示了整个东亚地区岩石圈在晚中生代时期遭受了强烈的伸展作用改造,同时伴随着大规模岩石圈减薄作用。区域伸展作用的动力学过程纯剪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地壳拆离作用主要发生在中浅部地壳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