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北部铜多金属矿物化探分析及矿床成因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l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比亚是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本论文在查阅和分析国内外成矿预测现有的成果基础上,结合纳米比亚北部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系统地探讨了地质、航磁、化探多种方法在铜多金属矿成矿靶区预测中的应用。  研究南半球球体、板状体等正演模型,论述南半球理论磁异常特征,在此理论基础上对航空磁测资料进行分析、解译。包括对纳米比亚北部航磁异常△T数据的预处理、常规处理以及2.5D的剖面正反演计算。使用RGIS重磁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的常规处理,其主要内容有:位场转换(△T→Za)、垂直分量化极、向上延拓系列、正则化滤波、垂向二导等。对处理后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大致圈定了多条断裂构造带,其中根据两条串珠状异常推断的的三条主要断裂构造,分别命名为F1、F2和F3,为后续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化探异常解译工作共对12个元素进行异常圈定,共圈出单元素异常153处(分别进行了编号),综合异常9处,其中甲类异常1处,乙类异常2处,丙类异常6处,在工作区主要的异常元素为Cu、Au、Pb、Zn、As、Co等6个元素,尤其以Cu异常规模最大,Bi、Cr、Fe、Mn、Ni、Mo等6个元素异常较弱。元素异常总体呈北东走向展布,对照地质图发现,异常区绝大部分分布在北东-中部Abenab亚群地层中,个别分布在矿权区西南角Nosib群第二段地层中。  从上述两个方面出发,结合详细的地层、构造、岩石物性及分布特征,分析纳米比亚北部的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本区的7200Cu,OkarikwaCu和3200Cu等三个矿点的成因应属密西西比河谷型,成矿物质来源于矿源层Otavi群下部层位,矿床定位于Abenab亚群的碳酸盐岩、泥质粉砂岩及层位中,容矿构造为构造破碎裂隙带。通过航磁异常特征推断隐伏断裂构造带,分析本区北西向的隐伏断裂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和贮存空间,所提取的化探异常元素分布特征信息反映了北西断裂亦是矿权区内的控矿构造。针对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通过本区研究工作,笔者认为航磁工作利于缩小找矿靶区,在缩小的靶区范围内进一步的实施化探、物探(电法)等工作,从而圈定矿体范围,以减少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做到经济适用的原则,保证可持续发展。  采用归纳出来的本区铜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根据相似类比原理,寻找到与该区铜多金属矿具有相同地质环境以及相似磁异常和化探异常信息异常区,以预测更多的铜多金属矿资源。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整合问题链与情境链的视角出发,探索了优化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问题链与情境链的有关概念,提出了问题链与情境链整合的原则,并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办,《英语学习》承办的“2017年全国初高中英语读写整合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的教学材料文本The “Greener Grass” Syndrome一文为例,阐述了整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信息的传播形态不断更新,体现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传播内容的视觉传达设计新策略分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受众的媒介选择及其视觉中心变化,并在相应的视觉传达设计应对策略方面给予建议。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短视频;视觉传达设计  在数据信息急速膨胀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元,人与文化信息之间联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市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给城近郊区居民的生存环境与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