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车内声品质主客观评价与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7691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社会工业的发展,汽车已由代步工具向生活空间延伸。人们选购汽车的标准,除了考虑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对汽车驾乘舒适性也有较高的要求。汽车车内声音品质是反应汽车驾乘舒适性品质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的重要指标。由此,车企非常注重汽车声音品质(Sound quality)相关的研究,汽车声品质已经成为汽车NVH领域的焦点研究方向之一。为了研究乘用车车内声品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之间的联系,本文以乘用车匀速噪声为例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利用头戴式耳机和HEAD ACOUSTIC数采设备采集了13辆车的驾驶员左右耳的声音,工况分别为40km/h、60km/h、80km/h、100km/h、120km/h,适宜的客观心理声学参数被选择,包括语言清晰度、响度、粗糙度、尖锐度和抖动度,使用Artimi S Suite软件所包含的心理声学参数的数学计算模型,乘用车车内声品质客观心理声学参数的值被计算得到。以乘用车匀速工况驾驶员左右耳声音为样本,组织评价人员使用基于排序法基础上的等级评分法进行主观评价,取得声音样本的声品质主观评价值。鉴于中低速工况下路噪为车内噪声主要成分,高速工况下风噪又占有优势,因此将乘用车车内声品质主观评价分成两组:中低速乘用车车内声品质和高速乘用车车内声品质。然后将声品质主观评价值与客观评价参数两者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客观心理声学参数在声品质主观评价中的影响程度。采用两种方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和BP神经网络法分别建立了乘用车车内声品质评价理论预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采用了SPSS软件,得到客观评价指标与主观评价指标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乘用车车内声品质的主观评价值与客观评价参数之间非线性映射关系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了Matlab软件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相应的训练,达到了预先设置的精度。探讨了神经网络方法相比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在预测精度和模型稳定等方面的优越性,表明神经网络理论模型预测乘用车车内声品质主观评价值准确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后续的乘用车车内声品质主观评价试验缩短了评价时间,同时降低了乘用车车内声品质主观评价成本。
其他文献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创办于1959年,先后在意大利、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加拿大、巴西、韩国等国家举行,每两年举办一届,迄今已举办30届。因为大运会的
21世纪的中国,尤其是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科技等方面已然位于世界前列,可文化影响力仍亟待加强。古诗是中国经典文化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中国古诗以唐代诗歌最为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嘱托,全面承接国家电网战略目标部署,为解决能源领域既要清洁低碳、又要安全可靠、还要质优价廉的"三元矛盾"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从“和解少阳枢机”治疗抽动障碍的治疗思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
近年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工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按照"1335"新时代工会工作思路,倾力打造建设最美家园,先后荣获了"全国模范职
矿井的支护和铺设,在煤矿的建设和开采过程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和铺设对于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传统的井下泵送混凝土输送方式很难满足现阶段巷道支护和铺设的质量要求。煤矿井下建设急需一种自动化设备,能够替代传统泵送喷射混凝土的方式,全面提高煤矿混凝土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和铺设的建设需求,结合国内外混凝土搅拌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首先依据煤矿巷道的工况条件,提出煤矿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汽车声学研究中以降低车内声压级为目标的研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学生体质一直是学校体育的工作重点。然而受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影响,城乡学校体育呈现不平衡发展现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较落后,影响城乡学校体育均衡发展。本研究基于当前形势,以湖北农村学校体育为研究对象,以湖北农村学校管理者、体育教师及文体局相关负责人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治理路径。研究
棉花是我国第一大经济作物,广义的棉花产业包括了纺织等一系列的下游产业,棉花产业的发展事关农民增收,纺织行业提质增效等诸多国家战略目标。在区域经济,政策引导,气候变迁
本课对象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广大党员、干部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斗争精神的重要性,并了解发扬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