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乐典》“排胡”音乐思想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arzi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杜佑《通典·乐典》“排胡”(即排斥胡乐)音乐思想为中心议题,采用多学科融会贯通的研究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唐“安史之乱”后特定历史条件下杜佑“排胡”音乐思想,并对其产生原因及矛盾进行分析。希冀借此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中外音乐交流对中国音乐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且认识到华夏民族音乐本质上是多民族音乐的融合,由此启发人们对音乐史和音乐史学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全文共六个部分,分别是绪论、结语和四个章节。第一部分绪论,就《乐典》“排胡”思想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杜佑《通典》及《通典·乐典》,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杜佑其人、《通典》及《通典·乐典》的编纂和价值,使读者了解影响杜佑音乐思想生成的诸多因素。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第三部分《乐典》中的“排胡”思想,从《乐典》体例、《乐典·序》以及《乐典》正文史料三个方面对《乐典》“排胡”音乐思想的体现进行分析。第四部分《乐典》“排胡”思想原因分析,从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杜佑个人音乐史学观三个方面分析《乐典》“排胡”思想产生原因,以期为接下来的矛盾分析做铺垫。第五部分是在三、四部分的基础上,对《乐典》“排胡”思想引发的几对矛盾进行分析,由“排胡”思想与杜佑相对开放的民族观的矛盾分析,到“排胡”思想与胡汉交融音乐史实的矛盾,进而引申到音乐史和音乐史学矛盾分析,借此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中外音乐交流对中国音乐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语,指出《乐典》“排胡”思想对后来音乐史书编纂的影响,并对全文做了概况性的总结。
其他文献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本文采用现有的理
瞬时有功和无功功率理论,即Pq瞬时功率理论,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本文基于Pq瞬时功率理论,分析了三相有源电力滤波器三种主要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包括瞬时功率恒定策略、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与国外的交往日益增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外语人才的培养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形势:外语教学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其实我们的外语教
兖州矿区针对以前在煤矿井下水泵的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且与有关单位共同开展科技攻关,积极应用当前已有的PLC自动化控制新技术,全方位的提出解决方案并进
目的总结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患者的经验,探索扩大胰头癌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方法自2013年12月
Airy光束阵列(Airy beam arrays)作为一种新型的无衍射光源阵列,结合了Airy光束自身抗波前扰动的特性和空间分集技术的优点,能够有效的抑制大气湍流造成的光强闪烁效应,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