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居住模式和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动摇了传统的家庭照顾的基础,医疗服务利用也因居住方式的改变而不同。另外,医疗技术的改进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善,对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居住方式、医疗服务利用及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居住方式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总的来说,独居老人的健康程度最高,养老机构的老人健康程度最低。具体而言,独居老人的生理健康和认知健康最好,其次是与子女居住和与配偶居住,在养老院居住的老人生理健康和认知健康最差。同时还进行了分群体研究,发现独居的城市老人、女性老人、高龄老人的生理健康更好;养老机构的农村老人、女性老人、高龄老人的生理健康更差;独居的农村老人认知健康更好。(2)医疗服务利用作为公共政策实施的工具,在保障老年人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体检对于认知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显著地正相关性;及时治疗对于生理健康、认知健康以及自评健康都起到了显著地正向影响;而医疗费用支出对生理健康、认知健康和自评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分群体检验时也发现,医疗服务利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别。(3)研究还解析了居住方式通过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健康的机制。发现居住方式通过医疗服务利用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具体来说,独居弱化了体检对于生理健康产生的正向影响;养老机构居住对体检与认知健康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养老机构居住弱化了及时治疗对于认知健康的正向影响;养老机构居住弱化了医疗费用对认知健康的正向影响;与配偶居住弱化了医疗费用支出对于自评健康的正向影响。因此证明了居住方式通过医疗服务利用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