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方式、医疗服务利用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bnm123j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居住模式和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动摇了传统的家庭照顾的基础,医疗服务利用也因居住方式的改变而不同。另外,医疗技术的改进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善,对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居住方式、医疗服务利用及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居住方式对我国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总的来说,独居老人的健康程度最高,养老机构的老人健康程度最低。具体而言,独居老人的生理健康和认知健康最好,其次是与子女居住和与配偶居住,在养老院居住的老人生理健康和认知健康最差。同时还进行了分群体研究,发现独居的城市老人、女性老人、高龄老人的生理健康更好;养老机构的农村老人、女性老人、高龄老人的生理健康更差;独居的农村老人认知健康更好。(2)医疗服务利用作为公共政策实施的工具,在保障老年人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体检对于认知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显著地正相关性;及时治疗对于生理健康、认知健康以及自评健康都起到了显著地正向影响;而医疗费用支出对生理健康、认知健康和自评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分群体检验时也发现,医疗服务利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别。(3)研究还解析了居住方式通过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健康的机制。发现居住方式通过医疗服务利用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具体来说,独居弱化了体检对于生理健康产生的正向影响;养老机构居住对体检与认知健康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养老机构居住弱化了及时治疗对于认知健康的正向影响;养老机构居住弱化了医疗费用对认知健康的正向影响;与配偶居住弱化了医疗费用支出对于自评健康的正向影响。因此证明了居住方式通过医疗服务利用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电刺激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C2C12),观察其对细胞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索适宜的体外电刺激条件及细胞抗氧化能力改变的机制。方法:C-Pace EP电刺激仪刺激
过量排放温室气体(CO2,CH4等)导致的环境灾害已促使CO2减排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在地下深部咸水含水层中实施CO2储存是公认的应对温室效应最有前景的方案。CO2在地下深部咸水中的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阐述了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结构的内涵,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冰山模型理论分析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先进制造装
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MPS)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neumoniae, Mhp)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Mhp一般不会导致猪死亡,但能显著性降低猪
本实验对低温环境下毛细血管反应(CIVD)和自律性体温调节反应与耐力水平分别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在低温环境下由于身体脂肪隔热性的降低,产热量的增加、皮肤血管收缩
环氧树脂因具有较好的电气绝缘性、价格低廉等特点,被广泛用做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然而,随着特高压输电的不断发展,相应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要求愈来愈高,因此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