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及中学体育教学田径类课程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开展局限于传统教材与教法,并且教学过程缺乏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2、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中心论”思想,忽略社会时代发展对学科发展的影响作用;3、中学体育界虽然意识到田径运动价值的重要性,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尽人意,田径运动的价值与其实际开展的矛盾日益明显;4、多数中学的田径类课程的开展局限于传统的田径课程教材与教法,教学过程缺乏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5、缺乏合理、有效的田径类课程总体授课计划与详细授课内容;6、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今后指教中学体育教学的田径类课程时难以进行有效的教学操作。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笔者得出了6点结论:(1)田径课程虽然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在《课程方案》和指导纲要中对田径类课程内容的阐述,必须在继承田径课程的主线内容时,拓展其内容,将新的元素融入到田径类课程中;(2)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田径类课程在实际开展中存在的多重矛盾,这两个方面使田径类课程内容的构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将这一问题延伸到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类课程中,必须根据实际问题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进行理论层次的构建;(3)目前田径类课程内容较为单一,还是以田径运动项目为单一的教材来源,缺乏专门的课程内容;(4)构建新的田径类课程必须明确新课程的理念与未来体育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实际环境,若使教师能够将田径类运动的教育价值很好的转化为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必须处理好健康、竞技、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5)田径类课程内容方案由注重技术向注重健康、技能、娱乐和时尚方向发展;(6)在课程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体育课程内容构建模式的思路,提出了田径类课程内容构建的“目标——过程协同模式”。根据上述结论,笔者提出了改革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的建议:即田径类课程授课内容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健康性、竞技性和兴趣性三者关系;力求课程内容的规范性和地方性的统一,并加大强对未来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等。希望通过本研究为今后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类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