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起当地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近年来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对中国经济、资源、环境影响的文献不断涌现,但是鲜有从中国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理念出发,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本文采用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核算各地区生态效率值,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绘制增长分布图更加细致地描述外商直接投资和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演进过程;然后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最后考虑到行政区域相对独立的省域在社会经济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中国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依赖性,从空间溢出视角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不断集聚的趋势,极化现象趋于平缓,中国各地区的生态效率值明显存在东高西低并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区域生态效率演变过程中各省份发展不协调;研发投入存在双重门限且在跨越第一道门限后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更加显著,跨越第二道门限值后,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略有下降,但溢出水平仍远高于第一道门限值前的水平;环境规制存在单一门限,在门限值左侧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为负,而在门限值右侧开始呈现正向溢出。同时达到高研发投入,高环境规制水平的地区主要在中国东部。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得出区域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表现出高-高、低-低的集聚效应。使用双向固定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分解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交互效应,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U”型特征。基于0-1型权重空间杜宾模型的外商直接投资空间溢出效应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地理距离型权重空间杜宾模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平方项空间溢出效应则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基于地理距离型权重外商直接投资对邻近地区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存在“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