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指迷》接受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om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府指迷》为南宋末年沈义父所著,共二十九则,二千余字。与王灼《碧鸡漫志》、张炎《词源》合为“南宋三大词话”。然而,《乐府指迷》却不及其它两部词话富有影响力,亦缺乏足够的研究力度。实践出真知,尽管沈义父的词作皆已散佚不存,然《乐府指迷》确是其创作甘苦的体悟与总结,从中可以晓见沈义父尚雅的词学理念以及对填词方法、途径的细微解说与倾囊相授,是南宋颇具代表性的一部词学论著,并且其书名和词学话语常常被后人提及与引征,可见其在后世的影响亦颇为深远。本研究以《乐府指迷》为接受对象,分列四章,较为全面、细致地探究《乐府指迷》问世以来的接受情况。首先,廓清《乐府指迷》版本沿流。《乐府指迷》最早见于明代陈耀文所编《花草粹编》卷首,清代有四库全书本、咸丰年间翁大年校本、陈去病百尺楼丛书校本、四印斋所刻本,以及民国时期出现的词话丛编本和蔡嵩云笺释本。《乐府指迷》与《词源》的版本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混淆不清,张炎《词源》稍晚于《乐府指迷》问世,两者不仅在体例上,甚至在内容上都有惊人的相似,遂容易产生混淆,也侧面反映出两者之间的承继关系。其次,重点而系统地梳理《乐府指迷》在历代显晦沉浮的整体遭际。《乐府指迷》经历了接受的发轫期(宋末)——沉潜期(元明)——复苏期(清代)——过渡期(民国)——拓展期(当代)五个阶段。其中,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和著作,分析它们与《乐府指迷》的异同,呈现它们对《乐府指迷》的接受内容与接受方式。《乐府指迷》的接受在民国以前多为主观性、随笔性、语录性的古典散论形态;民国以后,学术性、思辨性、科学论证性有所加强,在新时代的视域下,《乐府指迷》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阐释研究阶段。再次,从后世对清真词、梦窗词的评议这一视角,挖掘人们对《乐府指迷》理论的潜在认可与接受。后人对清真词、梦窗词的某些评说,多能够于《乐府指迷》中寻得根源。沈义父论词服膺清真,奉为圭臬,又承传梦窗家法,并言“梦窗深得清真之妙”,沈义父对二者词的评论往往为后世谈词论道者秉持,或加以推衍发挥。此外,沈义父开创“由吴希周”的论词模式,为清代周济“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的论词途径提供了范例。最后,通过对《乐府指迷》词学价值高低臧否的论争,与《词源》在词学史上的差别待遇,以及逐渐进入词学书写史范畴三方面的讨论与剖析,总结出《乐府指迷》纵有瑕疵,但瑕不掩瑜,仍具有上承宋代词学以为大成,下启后世词学之风的时代价值与词学史意义,从而肯定其在词学史上的筚路蓝缕之功。
其他文献
万历时期,各类公案小说相继出版和再版,是我国公案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些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商人形象,并表现出与中古文学中的商人形象截然不同的特点,①这为对文学中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流行语言的盛行,对人际交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针对网络流行语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本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生活。《儒林外史》主要有四家评点:卧闲草堂评、黄小田评、齐省堂评和天评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设施也在飞快地发展,同时公路工程质量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质量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对当前公路工程质量存在
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乃至发展创新中的重要一环,“互联网+”时代下,财务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有了一个现实性选择,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大环境也越发良好。“互联
本文把路翎的小说放在生存哲学的视域下进行重新释读,以路翎小说的独特气质与生存哲学的契合为理论根据,以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燃烧的荒地》,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
女性诗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回归女性自我,开拓出诗歌中的女性性别场域,体现出一种诗歌之外的反叛精神。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作为女
活力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交相辉映,生命的活水才能在课堂上自由欢快地流淌,师生才能在美妙的知识海洋中尽情徜徉
酒钢新建高速线材生产线粗中轧机组由直流传动方案变为交流传动方案后,由于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工作速度范围的不同,带来了在相同的轧制条件下如何合理地选择交流电机的问题.
在既有的胡风研究成果中,从话语角度对胡风进行评论的并不多。本论文之所以选择对胡风四十年代的话语方式进行分析,是因为语言与现代中国人的文化生存问题紧密相连。作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