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簪花为蒙医常用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蒙药名“哈斯-哈特呼日-其其格”,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Lam.)Aschers.的干燥花,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利咽喉的功效,蒙医临床常用于肺热、咽喉肿痛、嘶哑、胸热、毒热等症。课题组前期调查中发现,玉簪花也可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此外,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玉簪花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消痔灵所致Ⅲ型前列腺炎(CP/CPPS)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从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5个黄酮、3个苯乙醇苷、2个苯丙素和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和环氧化酶2(COX-2)抑制作用。据报道,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对CP/CPP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该成分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为了深入研究玉簪花抗CP/CPPS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新药研发,本课题一方面继续对上述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另一方面比较玉簪花各萃取部位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及其抗氧化作用,此外还对玉簪花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硅胶、凝胶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对玉簪花的有效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plantanone C(1)、hostaflavanoside A(2)、二氢山奈酚(3)、甘草素(4)、对羟基苯甲酸(5)、对羟基桂皮酸(6)、N-反式-p-香豆素酰基酪胺(7)、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9),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4、6、7、8和9为首次在玉簪属植物中发现。2、对玉簪花总提取物及各萃取部位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玉簪花80%、40%和水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4.94±0.10、1.32±0.04和2.01±0.06 mg RE/g提取物,而相应的总多酚含量分别为14.53±0.14、10.37±0.27和11.15±0.59 mg GAE/g提取物。此外,玉簪花80%乙醇提取物萃取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中黄酮的含量分别为36.09±1.86、40.50±0.74、3.99±0.10和0.57±0.05 mg RE/g提取物,而相应的总多酚含量分别为18.30±0.42、54.01±0.47、21.08±0.51和12.02±0.04 mg GAE/g提取物。体外抗氧化(DPPH和ABTS法)结果表明,玉簪花80%乙醇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最强,各萃取部位抗氧化作用依次为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和水部位,并提示抗氧化能力与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有正相关。3、利用单因素试验分别采用回流法和超声法考察不同提取因素对玉簪花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工艺优化,并对不同条件下玉簪花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回流法提取工艺为玉簪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即液料比30 mL/g,提取时间30 min,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最高总黄酮浸提量的理论值为322.62 mg RE/100g干燥玉簪花,而实际实验中总黄酮浸提量为318.39 mg RE/100g干燥玉簪花,相对误差为1.30%,与理论值基本吻合。为后期玉簪花抗CP/CPPS的新药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