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春气者病在头”理论研究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w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中“春气者病在头”理论,明确其理论本义及深层次的涵义,系统梳理其实践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学检索和理论探析的方法。具体如下:1.回归该理论所出的《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中,结合《黄帝内经太素》文本及历代注家观点进行辨析。厘清篇中与该理论相关的难点和争议点,客观把握该理论所涉及的语境及知识背景。2.考察后世医家对该理论的直接引用、阐发和临床应用情况,并辨析它们与理论原貌的异同,总结其中的规律。3.参《内经》其他篇章及历代与该理论密切相涉的内容,援引进行充实和完善,突出临床应用价值导向。结果:1.通行文本较《太素》文本有较多脱漏、讹误,使篇中“俞脏病证相对”、“季节间外内合邪发病”的理论模式变得晦然不显。篇中的“俞”,是在天人相应、同气相求思维下,据十天干应人身之理修整得来的,与五脏应四时气化相输应的体表部位。2.后世应用时,多取篇中精神实质而不拘于语境。在发挥应用过程中,理论框架得到转变,不受原发病模式及“八风”式占旧义的束缚。各概念也历经演绎,“头”从“头颈项”体表部位演绎成头颈部的“五体、器官、经脉、脑府”。“春气”则独立指代成“春令之气”、“肝气”和“风气”,并在历代的发展中不断被充实。3.“春主生发阳气”机制为“春气者病在头”理论的实质所在,在“天人相应”、“同气相求”思维的影响之下,历代医家在不自觉的体悟和应用中,为“春气者病在头”的理论涵义应用及发展积累了坚实的实践基础:(1)春气病在头:即在“春令之气”作用下,人身阳气应时生升的自稳机制易导致人身上部的病变。此概念主要源于《内经》的“脏气法时”观,是“春气者病在头”最基本的理论涵义。(2)肝气病在头:即基于肝的综合特性及经脉循行特点,病理情况下对人身上部的易侵害性。此概念主要源于《内经》的“时象测藏”思维,是“春气者病在头”最核心的理论涵义。(3)风气病在头:即表达外内风邪致病对人身上部的倾向性和多发性。其是狭义“春气病在头”的机制之一,也是“肝气病在头”的特殊理论形态。结论:“春气者病在头”理论本义为:春时风邪易首犯应肝气生发而气血趋旺的头颈项“肝之俞”。其理论实质和核心是“春主生发阳气”。由理论本义而演绎和转变出的“春气病在头”、“肝气病在头”及“风气病在头”,为其理论涵义。三者均强调了对人体上部致病的倾向性和多发性,可分而不可离。可分者,因有各自独立的形态;不可离者,因皆脱胎于“春主生发阳气”这一理论内核,多相互为病。
其他文献
温室虫害主要以粉虱、蚜虫、斑潜蝇、蓟马等为主。黏虫色板及防虫网综合利用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减少病害发生的目的。色板诱杀技术是利用昆虫对颜色的趋性来诱杀农业害虫的
以农业为本的传统社会对水资源的依赖性很大,水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因而使用权便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关键。水利社会史是研究水利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水利社会的核心问题即是
为揭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温室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灌溉量处理(T1:1175mm/hm2;T2160.0mm/hm2;T3:302.5m
酶是生命活动的催化剂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论文对酵母老化过程中糖代谢关键性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丙酮酸激
针对水库群调度这一多约束条件、动态的、非线性的优化问题,引进了动态规划-禁忌搜索(DP-TS)算法进行求解。首先利用动态规划(DP)算法求出调度的一组发电流量优化解,其次将DP算法得
水资源短缺和降水量少是阜新半干旱地区作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作物产量为目标的覆盖措施,长期以来受到重视。秸秆覆盖是通过减少蒸发量来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渐成熟,汽车的电磁兼容性能成为汽车出厂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中,因为高压动力电缆其高电压高震荡的工作条件,其被视为汽车
<正>"叽里呱啦"是我们给同楼一个男孩起的绰号。他叫豆豆,五六岁,平顶头,大眼睛,奶声奶气,满脸笑容,聪明活泼,挺逗人喜爱的。我们这幢楼里住的大多是教师,平时楼里静悄悄,唯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新时期下,以往严肃的制度化人事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多,因此提出以人为
苦参在建平县栽培种植历史悠久,2013年“建平苦参”被国家技术监督总局认证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经过多年的积累总结,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苦参生产技术规程,为全县苦参种植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