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BMI对足月妊娠引产方式的影响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不同孕前BMI人群足月妊娠使用不同引产方式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估孕前BMI对足月妊娠引产方式的影响,为临床不同BMI个体引产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最终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选取资料完整并且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文中所收集数据均为采用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的连续准确测量,其中孕前体重数据为孕12W前体重(由于难以获得标准的孕前体重,而孕12周前体重变化不明显,所以参考孕12周前产检体重计算孕前BMI);身高为脱鞋净数值;初始宫颈评分、经引产处理后6h、12h、24h宫颈Bishop评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分娩方式、羊水污染、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 score)以及新生儿窒息等等情况均按照实际资料整理。将入组后的样本根据孕前体重指数细分为四组:正常组(18.5≤BMI<24)、超重组(24≤BMI<28)、肥胖组(BMI≥28)及消瘦组(BMI<18.5),再通过采用的不同引产方式处理分为: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组、米索前列醇片阴道上药组及双球囊引产组。且各组间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对比分析不同BMI人群采用不同引产方式处理得到的妊娠结局情况,来探讨临床不同孕前BMI人群引产方式的选择。结果:1)不同引产方式在不同孕前BMI人群中促宫颈成熟效果均表现为双球囊引产>米索前列醇片阴道上药>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其中超重、肥胖BMI组三种引产方式促宫颈成熟效果有明显差异。2)不同引产方式在不同孕前BMI人群的妊娠结局有一定区别,超重、肥胖BMI组中三种引产方式的剖宫产率表现为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法>米索前列醇片阴道上药法>双球囊引产法,有明显差异,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羊水污染、阿普加评分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明显差异。3)超重、肥胖BMI组使用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法及米索前列醇片阴道上药法处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羊水污染、阿普加评分、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剖宫产率有明显差异。4)三种引产方式均可应用于不同孕前BMI人群,超重、肥胖BMI人群使用双球囊引产法相对更优,但实际应用也需要根据临床个体情况来决定。结论: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法、米索前列醇片阴道上药法、双球囊引产法用于不同BMI人群的足月妊娠引产可具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效果,这些引产方法对不同BMI人群妊娠结局的影响有一定区别。总的来看,针对孕前BMI超重或是肥胖的女性,更推荐使用双球囊引产法处理。实践中考虑其他因素也会对引产方式应用产生影响,故具体选择仍需结合临床及患者个人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以求更科学、更合理地指导孕期保健与分娩方式选择,促进母婴的安全健康。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以来都在我国在经济体制的研讨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也是国家的经济体制全局改革的关键。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概念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
意识形态与群众都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极其重要的概念,由于马克思没有明确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等原因,导致学术界对这两个概念的解读存在着明显的割裂化倾向。穿透马克思关于意识
提液增油是水驱油藏开发中后期保持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模式。针对洲城油田开发后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提液增油机理、提液时机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洲城油田矿场试验对
推进农村城镇化是目前我国缓解城市内需不足,减轻农村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剖析了我国农村物流发展中存在
测定不同高温胁迫时间对黄花梨、绿宝石梨幼苗叶片胞质膜相对透性(RMP),MDA、ASA、GSH含量,SOD、CAT、POD、APX酶活性和落叶、秋梢秋叶抽发时间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
随着深部隐伏矿找矿的全面展开,一批非常规的化探方法,如汞气测量、氡气测量、金属活动态测量、轻烃测量等开始应用于地质勘查中,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汞气测量、氡气测量、金属
文章针对兰州石化公司催化剂污水处理装置来水悬浮物高、污泥量大的特点,采用沉淀浓缩及Z53—4/445型沉降式卧螺离心机脱水的方法,脱水后的干泥外运填埋,实现了催化剂污水达标排
本文对传统的维修方式——事后维修的局限性进行分析,阐述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定义,故障预测与故障诊断的区别,故障诊断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根据故障预测进行的预知维修。论述
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这一新的时代背景,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推进高效化高水平的产
古筝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中的重要代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艺术价值。在古筝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生活的改进,所演奏的曲目也在经历着漫长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