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不同孕前BMI人群足月妊娠使用不同引产方式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估孕前BMI对足月妊娠引产方式的影响,为临床不同BMI个体引产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最终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选取资料完整并且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文中所收集数据均为采用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的连续准确测量,其中孕前体重数据为孕12W前体重(由于难以获得标准的孕前体重,而孕12周前体重变化不明显,所以参考孕12周前产检体重计算孕前BMI);身高为脱鞋净数值;初始宫颈评分、经引产处理后6h、12h、24h宫颈Bishop评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分娩方式、羊水污染、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 score)以及新生儿窒息等等情况均按照实际资料整理。将入组后的样本根据孕前体重指数细分为四组:正常组(18.5≤BMI<24)、超重组(24≤BMI<28)、肥胖组(BMI≥28)及消瘦组(BMI<18.5),再通过采用的不同引产方式处理分为: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组、米索前列醇片阴道上药组及双球囊引产组。且各组间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对比分析不同BMI人群采用不同引产方式处理得到的妊娠结局情况,来探讨临床不同孕前BMI人群引产方式的选择。结果:1)不同引产方式在不同孕前BMI人群中促宫颈成熟效果均表现为双球囊引产>米索前列醇片阴道上药>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其中超重、肥胖BMI组三种引产方式促宫颈成熟效果有明显差异。2)不同引产方式在不同孕前BMI人群的妊娠结局有一定区别,超重、肥胖BMI组中三种引产方式的剖宫产率表现为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法>米索前列醇片阴道上药法>双球囊引产法,有明显差异,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羊水污染、阿普加评分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明显差异。3)超重、肥胖BMI组使用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法及米索前列醇片阴道上药法处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羊水污染、阿普加评分、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剖宫产率有明显差异。4)三种引产方式均可应用于不同孕前BMI人群,超重、肥胖BMI人群使用双球囊引产法相对更优,但实际应用也需要根据临床个体情况来决定。结论: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法、米索前列醇片阴道上药法、双球囊引产法用于不同BMI人群的足月妊娠引产可具有良好的促宫颈成熟效果,这些引产方法对不同BMI人群妊娠结局的影响有一定区别。总的来看,针对孕前BMI超重或是肥胖的女性,更推荐使用双球囊引产法处理。实践中考虑其他因素也会对引产方式应用产生影响,故具体选择仍需结合临床及患者个人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以求更科学、更合理地指导孕期保健与分娩方式选择,促进母婴的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