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被发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中与死亡和不良心脏事件相关的有效全身炎症指标,高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脂质斑块的富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减少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受损相关,这些因素均与未来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因此,探究NLA、UA水平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被发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中与死亡和不良心脏事件相关的有效全身炎症指标,高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脂质斑块的富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减少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受损相关,这些因素均与未来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因此,探究NLA、UA水平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未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符合条件的AMI并接受PCI治疗的共4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严格根据指南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扩冠、改善心肌重构等综合内科治疗,并于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采集静脉血测定UA、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和血常规等的水平,根据NLR和UA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3组:低NLR和低UA(第1组,n=126),低NLR和高UA或高NLR和低UA(第2组,n=264),高NLR和高UA(第3组,n=54)。观察三组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MACE发生率是否有差异及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来探究其与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发生MACE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UA和NLR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096,P=0.043)。我们总结了接受PCI的AMI患者术后12个月时的临床结果,与其他组相比,第3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较其他组显著升高(第3组为83.3%,第1组为0%,第2组为34.1%,P<0.001)。单因素分析中,高血压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糖化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UA、LVEF、住院天数、心功能分级、NT-Pro BNP和联合NLR-UA是AMI患者12个月内发生MACE的显著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NLR和高UA的组合是最佳的预测因子。在ROC曲线中,比较联合使用高NLR和高UA的曲线下面积与单独使用高NLR或高UA的曲线下面积的大小,这两个参数的联合评估显著提高了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是否发生MACE风险的预测能力。结论在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中,回顾术后12个月内MACE的发生情况,高NLR/高UA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较低的NLR组和/或较低的UA组。由此可知,高NLR和高UA这两个指标的联合评估可进一步增加预测MACE事件发生的准确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NLR和高UA的组合与MACE独立相关(P<0.05)。高NLR和高UA的组合是AMI患者PCI术后MACE的独立预测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表达的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expressed by endothelial cell-Ⅰ,SREC-I)在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A.fumigatus)性角膜炎中发挥的免疫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1.收集6例确诊烟曲霉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标本,6例供体角膜作为正常对照,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膜中SREC-I蛋白的表达。2.用
目的:探讨缬沙坦(Valsartan)对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ARBs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实验组设置缬沙坦浓度为0.1μmol/L、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对照组为不含缬沙坦的等体积培养液,分别培养Hela细胞0、24、48h,通过CCK-8法检测缬沙坦对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2.根据CC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calein,BE)对烟曲霉菌(A.fumigatus)角膜炎的抗真菌和抑炎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1.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最小抑菌浓度、体内Draize试验,测定Baicalein的体内体外毒性。2.采用生物膜形成、扫描电子显微镜、碘化丙啶摄取试验、菌丝荧光白染色和体外粘附试验用以评估Baicalein的抗真菌作用。3.在真菌性角膜炎(FK)小鼠模型中,使用临床评
目的探讨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spiratory epithelial adenomatoid hamartoma,REA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以期为REAH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109例于2013年11月-2020年9月收住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患者病历,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纳入肿瘤源于双
背景与目的: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乳腺癌一直困扰着女性的健康。近年来,基于不断进步的医疗水平,乳腺癌的诊疗方法不断丰富,临床疗效也越来越好,在众多治疗手段中,新辅助化疗占据着重要地位。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 CR)是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主要指标,且已有研究提出其可作为乳腺癌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常用药物为蒽环、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oNT/A)关节腔内注射对单碘乙酸钠(Monoiodoacetate,MIA)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并与临床常用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比较。此外,观察BoNT/A关节腔内注射对MIA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大鼠脊髓背角内P2X4R及BDNF蛋白水平的影响,以探讨BoNT/A对骨性关节炎可能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对非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全麻下行非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参麦组(S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S组,使用5%葡萄糖稀释参麦注射液(0.6mL/kg)至150mL,在手术开始时通过颈内静脉以150mL/h的速度泵注。C组在手术开始时通过颈内静脉以150mL/h的速度泵注5%葡萄糖150mL。
目的:丙泊酚是急症抢救,临床麻醉,强化治疗常用的镇静剂。除了镇静作用外,还具有脑保护效应,然而其具体的信号通路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丙泊酚减轻大鼠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GD/R)损伤中,Keap1/Nrf2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发挥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GD6h/R20h)模型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丙泊酚对于线粒体自噬的诱导作
目的:本试验是863课题计划项目中的临床试验部分,前期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EHC-Ⅰ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清除内毒素的有效性,本试验旨在评价EHC-Ⅰ型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对内毒素血症患者血清内毒素和促炎因子的清除效果,为该血液灌流器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因感染所致血内毒素升高大于0.6 EU/ml的患者5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纳入
目的:对比分析普通胸腔镜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肺叶切除术的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两组,达芬奇机器人组(RVATS组)和普通胸腔镜组(VATS组)。收集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常见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