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风味鱼肉香肠的研发及不同加热方式对其品质的影响

来源 :渤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tai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白鲢鱼和金线鱼混合鱼糜为主要原料,添加香辛料(麻椒粉、孜然粉、辣椒油、大蒜)制成烧烤风味鱼肉香肠,探究了不同香辛料添加量对其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微波加热、烤箱烤制、烤肠机烤制、炭烤、油炸五种加热方式对烧烤风味鱼肉香肠理化性质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香辛料对烧烤风味鱼肉香肠的色泽、质地、感官均有一定影响。随着麻椒粉添加量的增大,鱼肉香肠的L*、a*、b*值呈下降趋势,而添加辣椒油的产品变化趋势相反;随着孜然粉添加量的增加鱼肉香肠的L*值和白度值减小,b*值变化不显著。香肠的硬度、胶着度和咀嚼度随着麻椒粉和孜然粉的增加有一定程度提高,随着辣椒油和大蒜的增加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四种香辛料各添加量之间的味觉差异显著,智能味觉系统和感官评定分析均能将其区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结果发现麻椒粉、孜然粉、辣椒油和大蒜在每百克鱼糜中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15 g、2.5 g、7.5 g和3 g。(2)烧烤风味鱼肉香肠中的水分含量为70.1%,灰分含量为2.2%。每百克鱼肉香肠中分别含有8.9 g蛋白质、5.2 g脂肪、13.6 g碳水化合物、631.2 mg钠和12.8 mg胆固醇,分别能提供人体每日所需该营养素总量的15%、9%、5%、32%和4%。烧烤风味鱼肉香肠中含有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以及丰富的脂肪酸,其中DHA和EPA在鱼肉香肠中的含量分别为54.4mg/100g和40.2 mg/100g。(3)加热后的烧烤风味鱼肉香肠水分含量普遍减少,其中油炸后的鱼肉香肠水分含量最低,仅为53.24%。加热提高了鱼肉香肠对结合水的束缚能力,微波加热组优于其他组。加热能促进鱼肉香肠中脂肪的氧化,降低鱼肉香肠的p H,其中油炸和长时间烤制对香肠的TBA值和p H值影响最大。微波加热能够改善鱼肉香肠凝胶网络结构,使其孔洞更小,更加致密;而烤箱烤、烤肠机烤、炭烤、油炸则会使香肠凝胶网络孔洞增大,骨架粗壮,从而使结构更加脆弱。鱼肉香肠当中共检测出4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10种、酮类7种、醛类6种、烯萜类6种、酯类5种、含硫化合物4种、酸类2种、呋喃类2种。大部分物质的含量在加热后均有增加,其中烤箱加热组与烤肠机加热组的风味较为相似,油炸对其风味影响最为显著。
其他文献
水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微生物引起水产养殖病害日益突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以及水产品常见的腐败菌,除了健康后果之外,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腐败可能给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作用与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密切相关。因此,从干扰细菌QS角度出发,寻找群体感应淬灭剂来干预细菌QS所参与或调控的
为了解优质稻谷在常规储藏和准低温储藏条件下品质变化,每隔6个月对照仓和试验仓稻谷的脂肪酸值、黄粒米、出糙率、品尝评分值、水分进行检测,储藏3年后对品质变化进行比较,探讨常规储藏和准低温储藏品质变化差异。
大概念视野下强化初中物理学科实践性作业,对于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光现象"一章为例,从物理实践性作业任务的原则、思维培养目标、表现形式等三方面阐述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并针对实际操作反馈分析实施效果.旨在试图改善目前作业中存在的弊端,丰富当前物理作业形式,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以海水鱼(金线鱼、大菱鲆、海鲈鱼、马鲛鱼)和淡水鱼(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研究加热前后不同种类鱼肉的肌原纤维蛋白和肌球蛋白理化性质,并分析了肌球蛋白的二级结构,为鱼类的加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了加热前后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金线鱼、大菱鲆、海鲈鱼、马鲛鱼和大口黑鲈5种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浊度、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肌原纤维蛋白经二段式
本研究通过对铜仁市周边8家电解锰企业的锰渣库周边土壤进行采样,并对土壤中Mn、Zn、Cr、Cu、Pb等重金属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渣库周边土壤中Mn、Cu、Cr污染最为严重,平均值分别为贵州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的56.7、1.5、1.26倍,土壤中的Zn、Pb仅在个别企业渣库周边稍高于背景值。对锰渣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应以高效缓解锰渣堆积量的方法处理,实现电解锰渣的资源化利用、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
为探究储藏条件与优质籼稻品质变化的关系,将优质籼稻“丰优22”样品在4种储藏温度(15、20、25和30 ℃)、3种水分含量(13.5%、14.5%和15.5%)和2种气体成分(氮气、空气)下模拟储藏360 d,定期测定其黄粒米含量、发芽率、电导率、α-淀粉酶活性、脂肪酸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米汤固形物、碘蓝值和米饭硬度、米饭黏度、米饭平衡度、米饭弹性、外观评分、口感评分、综合评分等指标。结果
蓝蛤(Aloididae aloidi)是一种小型低值贝类,富含优质蛋白和鲜味物质,因此是制备海鲜调味料的理想原料,但较重的苦腥味严重限制了蓝蛤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超高压耦合蓝蛤酶解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拉德反应对其进行风味品质提升,并解析其风味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喷雾干燥以获得风味损失小、具有鲜味缓释效果和抗氧化功能的海鲜调味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本文以海鲈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复合磷酸盐对海鲈鱼保水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分析了复合磷酸盐对海鲈鱼鱼片保水性的影响。随复合磷酸盐溶液浓度的增加,海鲈鱼鱼片中磷酸根离子的残留量、持水性、p H值逐渐增加,复合磷酸盐浓度为8%时,鱼片中磷酸根的残留量为:6.46 g/kg,超出国标标准,海鲈鱼鱼片的持水性为84.73%,p H值为6.91。浸泡增重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复合磷酸盐浓
本文以金线鱼鱼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喷嘴直径、层高值、打印高度、打印速率、出料速率以及打印温度对金线鱼糜3D打印成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3D打印参数;分析了TG酶、木薯淀粉对金线鱼糜浆料的凝胶强度、质地特性、表观粘度、持水性、动力学流变、水分分布、化学作用力及打印成型效果的影响。结论如下:1.分析了不同打印参数对金线鱼鱼糜3D打印特性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打印参数为:喷嘴直径为1.5 mm,层高值为1.5
鱿鱼是我国重要的远洋捕捞海产品品种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产品之一,鱿鱼属于低脂高蛋白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TMAOase)在低温下仍具有活性,因此在冷链运输或低温贮藏过程中,鱿鱼体内的氧化三甲胺(TMAO)在TMAOase的作用下,产生甲醛(FA)和二甲胺(DMA),进而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影响鱿鱼产品的品质。本研究以阿根廷鱿鱼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贮藏过程中FA和TM